第7部分(第3/4 页)
急,已经过去好几分钟了,他没有去批评学生,只得赶紧制止了辩论,把话题硬拉了过来。
在写课后小结时,他想起了一个故事:日本有一位表演大师,穿着表演服装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一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和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
项东不知道,这节课上自己的处理是否合理。是该及时制止,还是鼓励学生的热情,讲评时他都在注重肯定,注重引导、归纳。
对这节课整体上他感觉效果还行,但方法上和所听王真课上的引导还欠深度。
讲评结束,学生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此时,一同学举起手来,怯怯地递过一篇文章说:“老师,这篇文章请您帮我看看。”那学生叫李燕,项东看了看作文题目——《雨中花》。由于项东鼓励同学们多写多练,所以常有同学把额外写的作文拿给项东评议。
“淅淅沥沥的雨下着,我独立窗前,观赏着园中的景物,园中有一朵盛开的花儿,它那娇艳鲜红的花瓣在如烟的细雨中,在微微的风中摇曳……
……风大了,雨也更大了,花在雨点的敲打撞击下,已是摇摆不定,一个雨点打歪了它的身躯。又一串雨点使它抬不起头。尽管它想直起身来,在风雨中却只能落下一片花瓣,又一片花瓣,渐渐地它被打弯了腰,凄风冷雨中,花儿在挣扎、在呜咽,然而风雨太大,冲掉了容颜,冲掉了艳丽的梦,飘落一片片希望。孤独光秃的花蒂上,留下苍白与无奈……”
看着看着,他被内容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他也皱起了眉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口气说出“孤独、失望、悲伤。”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呢?”
李燕始终低着头,略带悲凄的神情使项东的心里又为之一震,言为心声,不是花无奈,是人无奈,不是花伤感,而是人伤感。其中必有一定的缘由。想了想,项东说:“语言较有文采,但过于凄凉,伤感是暂时的,经历风雨,会见彩虹的。消极的文章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尤其是中学生。”
李燕把低着的头点了点,收回了作文。
困惑并没解除,下课后,正碰见班主任朱老师,班主任是学生的信息库,和班主任交流是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朱老师说:“李燕是个自费生,平时和同学们接触很少,总是独来独往,有些精神抑郁,心理封闭较严。”
备课要备学生,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提前想到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想法。不了解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很难有针对性的。
又是一个周末,项东上完课后说:“本周布置的作文是……”
学生顿时“哇”的哀鸿一片,虽然明知这种抗议的影响值与零相等,但也权且表达一下感受而矣,仅此而矣。项东没有说话,他知道几乎所有主科老师都会让学生周末过得“充实”。
有时课堂如战场,教师就是战争中的指挥员,对学生要‘知己知彼’,他目前基本了解了各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但他更想了解他们的心理,就说:“这篇文章可长可短,可以三言两语,也可长篇大论。凡是与你们学习、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写,内容不限,但我希望是你们的真情实感。”学生瞪大了眼睛。
项东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我对你说……”
项东心理很不踏实,他想着学生会怎样对待此次作文?学生会不会说真话?会相信他吗?
作文收上来了,项东急切的翻看了起来。提着的心终于放了 下来。看来心机没有白费,学生多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他们把项东当作朋友一样倾诉青春期的躁动与渴望,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学习中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真诚信任更使项东感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突然,他看到一个名字——李燕,眼前,蓦地呈现出清秀的面庞中略带凄婉的神情,这种神情不该属于他们这个人生季节。
“老师:
我是个自费生,没能凭自己的能力考进一中,所以我总感到和别人不同,我的功课比较差,尽管我已下了很大劲,可成绩依然不理想。回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