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她还能看着父亲不去跑官,真要任命下来了,难道他们还能抗旨不成?
又想着,父亲才回京师不久,哪怕做的不错,人缘也不错,可去陕西治理河道的差事,也不一定落到父亲头上,心里便放心了一半。
剩下一半,只能等高靖生的差事落到实处,才能彻底放心。
毕竟是自己的女儿,高琳华的眼睛一眨,高靖生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了,不由得摇摇头,怎么别人眼里的好差事,在女儿眼里,便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呢?
说完,又饱含深意的望了卢嬷嬷一眼。
等高靖生回了书房,高琳华犹在梦里,想不到父亲这么容易就同意了,本来安定的心,想着那剩下的一半可能,又飘荡了起来。
要是父亲的差事,能早点定下来就好了。
不过,既然和父亲有了约定,高琳华也就只能痴痴的等着了。
当然,买粮的事情高琳华也没有闲下来,找了管家连夜对账,将家里的余钱统计出来。
看着账面上不过千把两银子,高琳华的眉头蹙的紧紧的,指节在桌面上轻敲,
“管家,这账上的钱财不对吧?”虽然他们的家底不厚实,可账上也不应该只有这点子钱。
管家高一为难的望着高琳华,汗水都快出来了,“是……是夫人回老宅前,将部分银子换了庄票带走了。”
高琳华苦笑一声,没料到王氏竟然会这般做,以前只觉得王氏贪财,可把家里的钱财都换了庄票带在身边,估计也只有王氏一个人干的出来了吧?
“若真是受灾,不止粮价会涨,其他吃食也会涨,咱们这里还没化冰,你们这两天便着人在院子里挖个冰窖出来,藏些冰,再放点瓜果备着吧,让厨房做点榨菜、咸菜放着,所谓是有备无患。”
管家高一只觉得高琳华有些小题大做,灾年多了去了,能饿着平头百姓,还能饿着他们这样的人家?
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可谁让是高琳华掌家呢?要是王氏在,心疼银子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做这些准备?
等一切准备好,高琳华见了堆积的高高粮食,心里十分满足,有这些粮,哪怕灾情控制不住,也不至于饿了肚子。
前世,这场天灾发生的时候,她随父亲在常州府任上,江南乃是鱼米之乡,自然受不了灾。
可今生,他们身处京师,虽为繁华地,可到底是北方,极有可能也是灾区。
高靖生也见了高琳华做的那些准备,不由夸赞高琳华准备充分,什么都考虑到了。
有粮食,有蔬果,有小菜,还有能化水的冰……应对的很好,一旦缺粮,必然哀鸿遍野,到时候,能有多少农户安心种地?
怕是什么东西,价格都得翻几番,现在备下这些东西,没花多少钱,可到了灾情爆发,这些东西可是价比黄金。
虽然高琳华不再插手父亲的差事,却还是了解了些高靖生的行踪,知道他在京师没几个交好的人,便不由得心忧,住到这个宅子,到底是对还是错?
高康生再怎么样,也是在京师为官多年,若是住到一起,少不得应酬都带着她父亲,让高靖生快速融入京师官场。
可如今异地而居,高康生便是想提携这个弟弟,也多为麻烦,什么事都还得差人来请,很多时候,便也不带着高靖生了。
“嬷嬷,大伯父也真是的,竟然连亲弟弟都不帮衬一把。”高琳华抿着唇,十分不悦。
她现在也懂了,父亲之所以任由她储备粮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便是父亲认识的人不多,想要跑官,就比一般人要难的多,付出的代价也高。
而他们家的情况,哪怕她一分不动,那些钱估摸着也是不够的,所以高靖生才会不去争取,根本不是他所说的那般。
虽然明白父亲骗了自己,可高琳华还是为父亲感到心痛,“你说父亲,怎么就不去求大伯父呢?”
第四十二章 惊闻
书房,高靖生刚从大哥高康生那里回来,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二弟啊,虽然皇子们还小,可就是因为他们小,才应该提前站队!锦上添花怎及雪中送炭?从龙之功,足以让高家改换门庭!拜将封侯可期也。”
高靖生不敢想,大哥竟然抱有这样的想法,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若大哥只是普通族人,有这样的想法,也就罢了,可大哥是嫡系长房,是宗子,是要继承高氏门庭的人!
可为了荣华富贵,竟然拿整个高府的身家性命去谋,简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