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桌子:“小姐你很快就名扬天下了,能不能给我们做丫环的也留一张墨宝,以后也好跟子孙说,我们也是服侍过‘天下第一才女’的!”
宋锦绣很严肃的点了点头:“你们说的不错。你们是跟过我的人,我不能亏待你们。”于是在场的小丫头每人得到了一张提字,提建议的两个小丫头一人两张,每张纸上都是三个浓墨大字:
“宋锦绣!”
可不是写的这个么,不然还能写啥呢。
不过宋锦绣的签名,真是越写越漂亮了。
后来有专业书法人士评价,那是“脱形于颜柳,兼参过王董,大气数朗能走马,有吞吐千古之气魄,细微柔情不容针,动春日少女之柔情”
总之:好字。
宋锦绣虽然不怎么认识字,可是自己的名字倒也时常练习着。她手下的丫环们也没有认字的。大家时常看见宋小姐端坐在房间里,如仙人,似仙女,提笔写字早有羡慕的。
那小丫头虽然说得是奉承话,可也有三分心声。大部分人得了这墨宝,都是妥善收藏,真有一个传到后世的。被鉴定是宋才女十二岁所书,当时震惊了书法界。有人甚至说,这比许多人一百二十岁写的都好!真是“钟灵毓秀天生才,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第4章 太宗重才思美女
宋小姐选好了贴身丫环,出行的日子就差不多了。
宋知府说泰山老大人生辰,也不全是托词。知府夫人的父亲,如今在已经致仕荣养的梁州伯南黄丁,正是下月十六日的生辰。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知府夫人都是得打点贺礼的。今年终于能亲自回去了,她心中也有点惊喜。
只是这次女儿一同前去,知府夫人思来想去,又担心宋锦绣在一路上受了风寒,又害怕女儿到了京城被人嘲笑,竟是一点省亲的喜悦都没剩下,只兀自愁肠了半宿。
宋知府硬着心肠把母女俩送走,还带了老大家的长子宋瑾瑜,并二三十个护院,以防路上出什么意外事情。
宋瑾瑜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少年沉稳,很得宋知府看重。此次家中事情也没瞒他,年轻人心思重。一边担心自家姑姑这以后姻缘该怎么办,一边又兴奋,能见到传说中运筹帷幄帮先帝打天下的梁州伯了。这一路上还处处操心饮食住宿少年公子身体娇嫩,加上了水土不服,竟是才出了平城就病了一场。
请来的当地大夫很苦手。
风寒的病人多得是,大部分不过打几个喷嚏,最多发点烧。这一位听说也就是前一天晚上着了点凉,如今竟然高烧昏迷,开始说胡话了。病入了肌肉骨骼,和病入皮毛,那治疗起来的难度大不一样。眼下这个,说不好就是大危险呐!
宋锦绣跑去看了几次大侄儿,回来后也有点不适。她的身体还不如宋瑾瑜呢。而且一家人,体质也挺相似的,当天晚上就开始发烧了。
知府夫人一时间慌了手脚。
两个病人都是不能挪动的,没准就把小病弄成大病了。还能怎么办呢?好在几人本来早走了几天,也不是很赶时间,那么,就在这客栈治疗着看。
于是众人就在平城和芜洲交界处,住了十来天。
那请来的大夫有些水平。
宋家姑侄两个虽然没有一下子好起来,可也在一天天的恢复着。病较轻的宋锦绣,这两天已经能下床四处跑了。病较重的宋瑾瑜,如今也能自己进些粥饼点心了。
知府夫人这几天除了看护两个人,就是四处拜佛。如今他们病情好转,大喜之下又四处还愿。
她原本来想给家里送封信,说明一下情况的。可是这一行一共带了二十几个护院,出了平城,就觉得手头的人越看越少。所幸也没出什么大事,倒耽搁下来,没有向平城京城两处送信。
这没送信,也就没收到新消息。更却不知道,满朝的官宦人家,如今都在传说着一件大事:皇帝选妃啦!
本朝皇帝,龙四海,这名字取得天生就像个当皇帝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先帝爷之前南征北战打江山的时候,最犯愁的,就是这个后继有点凄惨。他不是没孩子,他连御几十女,生出来的都是丫头。登基后封好从大公主二公主一直排到九公主,都开始考虑是过继一个兄弟家的孩子呢,还是立个女继承人呢,结果,一个小嫔妃怀孕了,居然是男丁!
这孩子生出来的当年就封了太子,也就是龙四海了。
龙四海登基的时候,才十几岁。那也是经历了和自家亲戚和权臣的一番争斗,这里先不细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