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今,我们的海外贸易逆差已经接近每年7000亿。而我们自己劳工的实际工资已经有30年未得到实质性提高。房价不断下跌,我们的金融系统和银行系统都处在危险的边缘,股票市场已经从峰值一路下跌了15到20个百分点,而且还在跌。真实的失业人数,包括那些处于工作年龄段而没有充分就业的人员,占到我们劳动力总量的15%以上。医疗保健系统混乱不堪,公共教育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们的州政府和市政府还要面对因资产税估价下滑、大量人员开始退休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阵容庞大的、可亲可敬的产业工人——那些在美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们也到了退休的时候,从此攥紧钱袋,不再敢大量花钱消费。而消费,正是几十年来驱动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动因。
在一派低迷暗淡之中,一个“怪名怪姓的瘦小男孩”——巴拉克?奥巴马,朝我们大步走来。他是一个——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或许原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奥巴马对自己的身世描述如下:
……我现身于这个舞台本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父亲原是个异邦学子,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在放牧的羊群中长大,然后在铁皮棚顶的小学校念书。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是个厨子,给驻地的英国人做饭。我母亲则出生在地球另一边,堪萨斯的一个小镇。历经整个大萧条时期,她的父亲在油田钻塔上工作过,也在田间地头干过农活。我父母不仅共同享有一份看似不大可能的爱情,在这个富于无限可能性的国度,也一同怀有一份坚定的信仰。父母给了我一个非洲的名字——巴拉克,意思是“受祝福的”,他们相信,在宽容的美国,这个名字不会成为我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想象着——想象我走入这里最好的学校,尽管他们并不富裕。因为在慷慨的美国,发掘个人的潜能并不以拥有财富为前提。
毫无疑问,奥巴马是一个独特的、有天赋的人。他的口才更是尽人皆知,竞选过程中,他富于感召力的演讲征服了千千万万的选民。2008年3月竞选研究中心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征询民众对候选人品性的好印象和坏印象,他们发现,80%的人觉得奥巴马能鼓舞他们;78%的人认为他诚实可信、有爱国心而且脚踏实地;仅有16%的人感觉他虚伪造作,以及接近13%的人说他不大讨人喜欢。在竞选的各个领域内,奥巴马均以压倒优势胜过希拉里?克林顿——他在民主党内竞选总统的主要对手。另外,大多数接受问卷调查的人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感受:奥巴马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还让人人都充满自豪感。
那些令人钦佩的个人品质与解决我们国家最紧迫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大了。本书正要阐明这一点:美国所稀缺的是这样一类领导人——他是诚实的,他能激励我们的公民把自己的政府从特殊利益集团手中、从他们腐败的影响中夺回,并且重新树立起曾为立国之本的正义和公平的原则。除非坦诚地指出所有弊端,除非我们的政府及其官员们都开始强调公平正义,否则那些棘手的难题无从解决。而且,相互竞争的个体们也无回天之力,只有携手合作,我们的困境才能被突破。奥巴马的目标正是在全体美国人中间激励起那样一种团结协作。
约翰?麦凯恩,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72岁的白种男性公民,娶了啤酒批发商的阔女为妻,他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改变我们当下的境况。他支持伊拉克战争继续打下去,甚至暗示说,或许我们要在那里再多驻扎一百年。他看好现存的医疗保健体系,只字不提他本人并不符合未来大多数医疗保险计划所限定的健康状况——他已经先期患有皮肤癌。他建议,对付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最佳策略就是无为而治,除非整个经济体系出现危机。与此类似的还有,当房产主惊愕地发现自己的房产与其抵押值相较大大缩水的时候,他不想看到政府参与到出资救助的事情中去。尽管一开始把布什偏向富人的减税政策说成是不公平且站不住脚的,在竞选中他却突然转向,把该政策发挥到极致,想要直接把甜头给予最富裕的美国人。他本是行伍出身,其父与其祖父都曾出任过海军司令;他对用冲突的方式解决纠纷司空见惯,因此他不会羞于动用任何手段达到动员国力去打击恐怖主义和其他敌人的目的。
导言(3)
布什在发动战争、管理经济、调控华尔街、应付飓风以及出卖政府换取大宗交易等方面的劣迹,讽刺性地反衬了他的观点,即:不能委派政府去做人民该做的事情。
业绩如此惨淡,布什却以政府效率低下为口实替自己辩解。
而竞选中的奥巴马带给我们的,是充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