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2 页)
比较宽。
梦霞:有人认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改革有两个代表,一个是民生新闻的代表《南京零距离》,一个是新闻娱乐化的代表湖南的《晚间新闻》,你本人又是怎么来看待新闻娱乐化的?
潘礼平:其实我觉得《晚间新闻》根本不是娱乐化,如果是“娱乐化”很多内容应该不适合做,严肃的、感人的、思想内涵比较丰富的,怎么会适合娱乐化呢?《晚间新闻》很多东西都是很认真的,寓教于乐的。“娱乐”只是很皮毛的东西,只能说这档新闻更加注重可看性。
在我看来,我们所有的追求都是人性化,不是娱乐化。
梦霞:很多时候看到《晚间新闻》,都会让人觉得挺感动的。
潘礼平:我们讲最生活化的语言,“做个有良心的人”就是最普通的语言,老百姓就喜欢这么讲,这也是我的世界观。我强烈主张平等,帮助那些弱小的人,你可以锦上添花,但我喜欢雪中送炭。
越到后来我们节目里就越是讲两句话:“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我想把这两句话作为晚间新闻的座右铭,或者内在的精神追求。
txt小说上传分享
姜秋镝:中国人并不缺乏善心(1)
中国人并不缺乏善心,而是缺少唤醒
梦霞:今年七、八月份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火爆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超女”,这两个节目在活动上用了很多相同的手段,有没有人拿“圆梦行动”和“超女”进行过比较?
姜秋镝:有人说是公益PK商业,高雅PK低俗,我们也不说哪个低俗哪个高雅。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人们的确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边孩子可能是拿着募捐箱,说请您帮助一下贫困的大学生吧,他们需要上学,他们需要知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另外一边孩子就说请你给谁谁谁投一张票吧,发一个短信吧。这样两种景象放在一起,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观。我想央视作为国家媒体应该倡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做完“圆梦行动”,觉得心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暖,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就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节目,就有那么多人捐款来帮助那些孩子。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圆梦行动”后写了一个评论,说善心在这个国家依然发出微弱的光芒,我说我不同意这句话,我们这个小小的栏目做了五十多期节目,而且很多层次的东西很多活动还没能做起来,就有这么大的传播效应,可见中国人并不缺乏善心,而是缺少唤醒。而唤醒公众的功能恰恰应该是媒体承担的。令我们欣慰的是,“圆梦行动”整个系列节目最后的收视率并不差,节目很好地诠释了绿色收视率的理念。
其实我们当初也没有想到。今年三四月份我们在策划这个节目的时候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募集捐款一个亿,资助差不多两万个孩子。结果自己也吃了一惊,哦,还能这样啊,我们后来在节目里做了一个小版块,“圆梦快报”,每天连续报捐款数字,每天都报,很多人都特别关注这个数字,过一亿的时候,《新闻联播》也播了。
这次活动我认为是媒体和公众之间做了非常高效的互动,观众看了节目非常希望帮助他们,节目播出后很多人问我们要碟,说要给我儿子、女儿看,他是希望这个东西能够触动他们的孩子。
节目的影响力做出来了,捐款人的层面非常广泛,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拿低保的普通老百姓。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夫妇以两个老共青团员的名义,捐了福建灾区的两个孩子。兄妹两个都考上大学,只能去一个,夫妇二人争吵不休,后来决定让儿子去,不让女儿去了,这样一个节目,王兆国夫妇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就给青基会打电话,说要捐这两个孩子,在捐款的信封上亲笔写下了两个孩子的名字。
###副总理帮助“圆梦行动”进行劝募,她让美国柯达公司捐了二十万美元,全部给了我们做启动仪式的广西都安县。
还有一位不留姓名的老将军,广西的孩子来北京他到车站去接,但是不让我们的记者去拍。企业家、白领捐款的也特别多,李东生捐了一百多万,很多企业把这个节目作为教育员工的一个活动。
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我们每一个电话都做记录的,有些就记着“听不清,一听就知道是在街上用公用电话打的。他本身就是打工的,他就想捐个几百块钱,他捐不起一个孩子,他说捐几百块钱行不行?”
还有敬老院的阿姨,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照顾了还要捐款。还有监狱的犯人,上海青浦监狱的犯人凑了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