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3 页)
过皇上、皇后。愿皇上皇后安康万福。”少女很有规矩的行礼。
“你姓孟?”予沣道,“刑部尚书孟启泰是你何人?”
“回皇上,正是家父。”孟皎一双眼睛顾盼飞扬,恰如星子。
“论起来,该是皇帝你的表妹了。”朱宜修见帝后和谐,感情融洽,笑道,“别站着说话,快都坐下。”
“太后,晋王来请安了。”江福海进来禀告道。
“赶巧儿了,人来得倒齐全,快传!”朱宜修忙道。
“儿臣给母后请安,给皇兄请安,见过皇后。”今年十七岁的予涛正是英气焕发的俊俏少年郎。他受封晋王,又是皇上亲弟,眼看到了该张罗婚事的年纪,京中各家公侯府第无一不使劲解数想攀上这门婚事。
“四弟还漏了一个人。”予沣指指孟皎,道,“这是孟尚书的千金。”
予涛也知道孟家的关系,“哦”了一声,举手道,“孟小姐。”
“臣女见过晋王,晋王万福。”孟皎的动作丝毫没有扭捏,很是大方。
予沣见朱宜修看弟弟和孟氏的眼神,心中了然,推波助澜道,“错了,按辈分你该管人家叫表妹。”
予涛看向朱宜修,朱宜修含笑不语,孟皎见冷场了,不禁有些局促,道,“臣女不敢当。”
“表妹!”予涛从善如流做了个揖,逗得朱宜修和予沣夫妇笑起来,孟皎脸蛋通红,还礼道,“表兄……”
“好了好了,别互相施礼了。哀家眼睛都花了,快坐下。”朱宜修道。
帝后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太后这是想做媒了,孟氏和予涛看着的确是一对璧人,真能成就好事也算佳话。
“近些天又去了哪里?哀家可听说你现在是到处跑,不务正业。”朱宜修嗔道,“眼瞅着你大姐姐在南诏生了一儿一女,淑和、温仪也相继出嫁,只剩下庆善过两年也到了指婚的年纪。皇子中就你还是一个人,依哀家看该给你找个媳妇管管了……”
“母后,儿臣还小呢。再说一旦成亲也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儿臣不想这么早就被人管。还请母后再容儿臣自在两年吧。”予涛求饶道,顺便看向了兄长求助,后者装作没看到挪开脸。
“给你找个会武的姑娘,和你一道游山玩水岂不更好,还有人照顾你呢。”朱宜修对次子笑道。
“京中的名门闺秀个个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多走几步路就累着要歇息。儿臣不想要这样的累赘。”予涛不屑道,“要是真有这样的女子,儿臣倒想见见。”
“阿皎,你听听。”朱宜修看向孟皎,转头对予涛,道,“你是井底之蛙,不晓得天下的女子并非都是一个样子的。阿皎的剑法是左都尉亲授,你未必是她的对手哩。”
予涛一听立刻来了兴致,道,“看孟表妹芊芊弱质,还会剑术?”
“回晋王,臣女随叔父学了些皮毛而已,太后过奖了。”孟皎莞尔一笑。
“哀家年纪大了,精神头也短。老四你就代哀家陪阿皎逛逛,太液池的莲花这几日全都开了,带她去瞧瞧。”朱宜修哪里看不出次子对孟皎提起了兴趣,为他二人制造机会道。
予涛和孟皎离去后,朱宜修对予沣夫妇道,“看到你们夫妻和美,哀家就放心了。往后可要举案齐眉,再不可闹别扭了。”
“劳母后操心,实在是儿臣的错。”帝后起身齐齐施礼道。
景熹四年太后寿辰,今上指婚刑部尚书孟启泰之女,孟皎为晋王妃。
史书记载,景熹帝在位四十五年,共有七子五女。其中三子一女为皇后林氏所出,嫡长子奕涵即大周第六位君主,启昌帝。
【完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