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3/4 页)
的,有匙的,还是开不了的,在外的,还是只在心里的墙!
唐乃子根本不想越过墙去。她根本不想沾手墙外的事。也不欲管人家墙内的事。她只想好好养好了伤,治好了病,然后撒手就走,如果他日蔡攸有难,她才江湖救急,还他一个情,那就了事。
可是世事总与愿违。伤一直未好全。病也未痊愈。
毒,未清。
情,未偿。
而外面追兵,依然噪动,声讨围剿,仍然劲急。
唐乃子一向性急。
现在,她也只有按捺下来,因为,急不得,欲速反成败。
她有一天,也要走出这四面围墙,同时,突破她心里的围墙,可是,在达到这层次之前,她要依附在这墙下,把伤养好再说。
墙内可以得到庇护。墙外有自由。但凶险。也许,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以及,没有绝对自由的好处。
问题是:你怎样选择?怎么作抉择?
唐乃子一再叮咛唐烈香莫要去逾越那一栋墙。
唐烈香本来也没意思要越过它。
她常到后院习武,练发暗器,有时,闲来闷时,也吹吹笛子。
“少保府”的后院很大,甚至花园很多,几乎每一所亭台楼阁后面前方,都有院落花园,她只不过占用了一个小小的场地,还用了一个号码为代名,少保夫人也乐于她在院子里玩,且不管她是练功放暗器还是吹笛寻乐子。
她注意到院子后面的墙。墙外的那一方,听说是另一个院落,那儿树木蓊郁,偶有花香,她听说那边就是“神侯府”里的后院,“一点堂”的后花园。
她更注意到这院落有一道门。
后门。
门上有一个铜锁,已锈蚀,谁也没给过他们锁匙,甚至不知道会不会是留有钥匙?看来,只要一发力,就可以扯断。
——不知道“一点堂”门那边也有没有这一道锁?
还是,只有“少保府”这儿可以开过去,然而,“一点堂”那儿却开不进来?
唐烈香心里寻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是因为她已生起:“要不要越过去这一面墙?” 疑问的时候了。
她有这种想法,开始时只是因为一段音乐:
箫声。
箫声凄怨。
——有时,还十分凌厉。
总的而言,无论凄怨或是凌厉,如泣如诉,还是欲断欲续,都表达了一种孤独傲岸的性情。
这是谁呢?
——谁家吹箫画楼中,断续传来断续风。
这激起了唐烈香的好奇。
不知怎的,听到这箫声,她就生起了一种奇特的情愫:
像是与自己的前生,忽然相逢;又似与自己的后生,素面相见。
幽幽怨怨,七曲九回,繁花落尽,繁华散尽,生死以之,不离不弃,千秋万载,泪影笑颜,心情尽聚合在这越岭悲尽了秋意,越墙落尽枫红的一段箫韵里。
——怎么那么熟悉啊!
——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才能吹了如许落寞,对人世间有如许情怀,却又如许冷漠傲慢的一种个性?
她忍不住要寻觅。
她以为是一个落拓、苍桑、含冤忍忿的中年汉子。
甚至是一个孤独、失意、怀才见逐的老年士大夫。
她没想到的是:那是一名少年。
少年无情。
少年无情 … 第五章 将你心换我心才知相忆深
她没想到吹出那样幽怨和凄厉箫声的,竟是一位苍白少年。
她初窥见他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
她看到的是一团气质。
一种冷傲、寂寞、凄寒的气质,是的,是气质,尤胜于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那是一种:“宁可天下人不解我、仇视我、漠视我,我也决不因而去接近人、讨好人、伤害人”的态度。
透过他的眉宇,以及他的箫声,表达出这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诠、千言万语化作寂灭无声的感应。
还有他的寂寞、无依。
——以及伴随的自恃与傲慢。
然后唐烈香又发现了一点:一点让她梦魂牵系,不能或忘的特征:
他是坐在轮椅上的。
他的腿是废了的。
她瞥见他,是透过窗。
幸好,世上有围墙的所在,往往也有一个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