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们连起码的生活真实都不讲,还讲究什么睡得舒服与否呢。尤其是女的,可能是怕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露点走光,就特别会穿,一般就是时装了。
6。弹未炸,人先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光影(3)
战争场面或许是很难拍摄的吧,一般都不够真实,所以《拯救大兵瑞恩》才那么好看。但至少在表演的协调配合上应该注意一些吧。那些“弹未炸、人先跳,刀未到、人先倒,剑未到、先惨叫”的场景该是向京剧当中的武戏学了很多技巧吧。
7。倒带的轻功、飞去来
表现轻功的一种很原始的方式是演员往下跳,然后倒带编辑出来。后来有了《卧虎藏龙》和《英雄》里的飞去来,简直就是在表现神仙,而不是武侠。到了这个时候,侠的本意已经遭到了篡改。侠不是神仙,而是具有侠气的人。是人就要受到现实因素的束缚,这样才能有侠的光辉。中国武术也不是仙术、神术,它一样受到人体生理的局限。
8。是军队,就多找几个人来
使用群众演员最多的,就是表现军队了,还有学生游行。那些港台剧在这方面很差,经常几个人就当成千军万马(又是京剧的象征手法),几个拉标语穿学生装的就算游行示威了。也许那里的军队和游行就是这样的。可大陆不该如此啊。大陆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军队,那么多学生,尽可以表现浩浩荡荡和轰轰烈烈,而且这方面的传统也相当深厚啊。
9。装疯卖傻
人为什么会发疯,何时发疯,原因很复杂。但在影视剧里,发疯却是可以预料的。当编导们干不下去的时候,剧中人物要么不明不白地死掉,要么就发了疯。发疯是个状态,也是个标志,说明这个人物以后再无情节的发展,告示观者不用再管此人物。他会在不久以后就消失掉,因为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
10。血迹太假
那些跟红墨水差不多的血迹把演员身上的衣服都弄脏了,却丝毫也没有负伤的意思。演员越是装痛苦,就越让人觉得滑稽。
11。化妆不是为了体现人物,而是为了留下倩影
完全不从人物性格出发,纯粹为了自己美丽的花瓶身体能留在电影史记当中,而刻意化妆,根本不管历史、时代背景。
有的女演员最喜欢演两种角色,一是皇后、妃子,一是妓女。为何?因为化妆方便,能够比较随意,尤其是妓女。
12。一脱衣服就转移镜头
要不然就含蓄点,干脆用比喻或提示的方式来告诉观众剧中人物要做爱了,要不就大大方方地演,别老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像“此处删去×××字”似的。
13。轻功
自从《卧虎藏龙》出名以来,轻功更是甚嚣尘上。人人都能毫无道理地脱离地球引力,飞得跟风筝似的。
似乎这轻功已成为中国功夫的典型性表演,但它跟大卫的魔术一样,丝毫不能表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因为这根本就是超现实主义的杰作。
14。清朝官服
最丑陋的服饰,最没落的王朝。
破草帽,松松垮垮的肩,总是那么脏的官蓝。
15。奴才的角色
我发现,在很多电影里演奴才仿佛也成了香饽饽,而且容易出彩。
这到底是演员演技高超,还是特别喜欢当奴才的感觉呢?
历史就是这样被浪费的
中国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其中的影视素材不可谓不丰厚。然而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又是如何来开发利用这一座富矿的呢?皇帝戏满天飞,奴才遍地皆是。不反抗专制何以长久,不反思人性何以卑微。套用陈腐模式,只把这当做可供娱乐的情节。
《汉武大帝》里的陈宝国,以为演了回汉武帝就可以颐指气使了。是入戏太深,还是万岁情结太重,二者都有吧。汉武帝实行中央集权,禁锢思想,制裁董仲舒,这些都被当成事迹来演绎。那些董仲舒的学生,和孔子门生风骨迥然,对老师的思想毫不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光影(4)
在这样的戏里,一切都是按照王道的规律和权术的规则来排演。纵然戏中有人物去反抗汉武帝,那也是按照同样的规律与规则。难道在汉武时代,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人性来发言吗?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生命的价值凌驾在皇权之上吗?
那么,我们能不能虚构一个这样的人物呢,有了这样的人物就是不尊重历史、就是戏说历史了吗?最后,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