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这个被人民和时代废弃了的末代小皇帝,引起了德王的兴趣,他突发奇想要带着重礼赴京拜主,使大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人懂得一句成语叫“藕断丝连”,这是一种历史渊源的关联。封建王公的世袭制是封建帝王制的产儿,清朝的君主政体动摇后,德王自然会想到封建王公制还能维持多久。于是他想到应赶快捞点扩大权势的资本,为自己将来“出而收拾蒙事者”作准备。当然也因他有一种浓厚的“忠君”思想,故对溥仪的逐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感。再就是一九一七年七月,张勋、康有为等乘黎元洪政府危机之际,行侥幸成功之想,拥护已退位的清逊帝溥仪在北京复辟时,德王就把他实现远大“抱负”的赌注,完全押在溥仪身上。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目切齿;各地纷纷出师讨贼,几乎是同一个声音喊出了“誓与民国共命运,不共逆贼戴天”的震山之言。不几日“讨逆军”占领了北京城,张勋等逃入荷兰使馆,德王的姐夫逃到蒙古国,其他所有参与者都乌龟缩了头。德王闻讯深感痛惜。
复辟之构想虽已破灭,但是德王并不甘休,他要干的事还要继续。他想着拜见溥仪不仅仅是对帝王的崇拜,更主要的是想借溥仪的余威来抬高自己。他跟人讲,溥仪虽被逐出皇宫,可他还是皇帝呀,我能拜见他,是我三生有幸。人常说,海船烂了还有三千六百钉,瘦死的骆驼还有一百二呢。他人被逐出了,可影响还大呀。
这一点他还是看得清的,虽然溥仪本身没什么作为了,可是人们利用清王朝这个“僵尸”还魂不了还能弄一阵鬼呢。后来日本人利用溥仪搞什么东北“满洲国”与德王想的是同一个意思。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德王本人,他们都很清楚封建帝王的历史已经结束了,但溥仪的利用价值暂时还是有的。
德王觉得这件事还得偷偷进行,一旦公开了就会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和妒嫉,老盟长和一些王公也会反对。于是,他暗暗偕同他的姨夫、锡盟驻张家口办事处处长补音###( 汉名福海 )夜赴北京,通过外蒙古驻北京公使馆拜见溥仪。不料,溥仪已不在北京,日前已转赴天津进入日租界。
德王想赴天津拜见会更方便一些,补音###也主张随即转赴天津。德王觉得这样空手而去有些失礼,于是,又同补音###等连夜返回张家口,通过各种关系向张家口的富商筹借了一万银元的巨款,带着重重的见面礼赶赴天津。
德王一行到了天津,得知溥仪在日租界里。他让补音###通过内部关系和溥仪的保护人取得联系,经过溥仪和日本天津租界的同意才允许他们进入。自北京复辟计划失败、群情激愤之后,日本人怕溥仪出事才将他转到天津日租界,一般人晋见绝不允许,听说这是蒙古王爷携带重礼而来,手头拮据的溥仪对德王的拜见自然喜不自禁。当德王踏进天津的日租界张园见到溥仪时,首先向他行了三跪九拜的君臣大礼,对他的被逐出故宫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痛惜,并当面将筹借来的一万元银洋奉献给溥仪,表示他对溥仪的“忠君”之意。溥仪对德王的拜叩倒不觉有什么感动,因为这种君臣的叩拜对他来说已习以为常,可这一万元银洋的重礼确实使他感动了一阵子。为此,他对德王的印象极深,因他被逐出之后这是第一个对他表示同情的人。
德王对自己的这次拜见很满意,他跟补音###说,人在饥饿时你给他一块糠饼他就会记住你,在他吃饱时你送块牛肉也记不得你。德王聪明的投机性是早熟于同龄人的。
德王慷人民之慨,回旗后又选了一批良马送给了溥仪胞弟溥杰,进一步表示忠君之意。
百姓生灵涂炭,王爷赠银送马,这给本来贫困的苏尼特右旗雪上加霜。连年干旱,灾荒不断,万元银洋多匹骏马,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许多老王公对他的折腾很是不满。
他的行动遭到老盟长的反对后,杨桑和索王都后悔不该让他当副盟长。这以后对他管得紧了。于是他就萌生了“收拾蒙事”的狂妄野心。内部他有点施展不开,他就把“发展”寄托在外援上。他要放开四蹄奔跑,到旷野去。为此所有的外界活动他都想参加。
一九二五年二月,为抵制孙中山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段祺瑞临时执政,准备召开御用善后会议。德王得知后积极活动,做通老盟长索王的工作,代表锡林郭勒盟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让他去是索王对段祺瑞反孙中山有看法。德王去了,他借会议之机,广交朋友,到处游说,在会议期间,他被任命为善后会议委员,会后又任命他为临时参议院参政。
德王在全国性的组织上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