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中国知青史pdf下载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神只:从哥布林开始剑网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全民大航海:我把船开上了海岛网游:开局2888亿个属性点神秘复苏:此世之暗王者:富婆宠溺这个射手太猛了!没有人比我更懂木筏求生网游:一刀劈死神网游:神秘玩家航海玫瑰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强者别人玩游戏,我修仙无职法师海岛求生,从每日情报开始无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务户外见闻录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弹幕提示星启:余生与你的宿命之旅穿越艾泽拉斯,但我是一个石匠日娱之旅途

”的帽子。这是其一。

其二,农民是劳动者。这话固然不错,劳动者、劳动,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但这里的问题是,它是把知识分子作为农民的对立面而言的,农民是劳动者,所以知识分子就应该向农民学习,那么知识分子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劳动者吗?难道只有农民所从事的那种直接劳动、简单劳动才是劳动,才值得赞美,而同样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需要的间接劳动、复杂劳动、文化性劳动就不是劳动,就应该遭受排斥和无情的践踏吗?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看法,本身就是农民意识的一种典型表现。

其三,将存在于一些知识分子身上的农民意识,与农民所具有的普遍特征混为一谈。潜台词是:农民自私,知识分子就不自私吗?可是农民身上所有的优点,知识分子又哪里具备呢?

将知识分子作为农民、作为劳动人民的对立面,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我国宣传工作上一个显著特征。这既是农民意识的一个典型表现,也反过来加深了农民对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的敌意,人为地扩大了双方间的隔阂,这与“消灭三大差别”的口号,已经是背道而驰的了。这便产生了理论上的一大漏洞。

上山下乡知青,便处于这种隔阂之中,他们具有的文化优势不仅得不到发挥,反而成为必须甩掉的包袱,必须改造的罪过。由此而来的第二个问题便是:

(二)怎样与农民结合?

“结合”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怎么样才算是结合了?用当时常用的政治术语表述,就是和农民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了,可是农民的政治立场与工人阶级的立场并不能完全画等号,而且,即使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在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下,也根本没有明确的标准。那么,和农民一样,就算是结合了吗?那就是每天出工、收工,脸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哪个知青甘心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女知青更是担心会像农村妇女一样,围着锅台转上一生。

一个1965年下乡,在农村度过十余年的知青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我认为知识青年的悲剧就在于,他们要想在农村有所作为,就要与农民融为一体,可是知识青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自己与农民融为一体,”这的确是很多想在农村有所作为的知识青年都曾经历过的苦恼。这里有知青自身的原因,但农民对知青的戒备、排斥心理,恐怕是更重要的因素。

农民和农村干部,对于读过书的人,哪怕他原来就是自己本乡本土的子弟,也怀着相当深的疑忌心理,这种隔阂有利害关系上的,也有文化上的。其深刻的程度远非单纯热情的知识青年所能想像。如果说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对秀才们多少还存在某种敬畏,还不敢过分加以侵害的话,对于知青,就连这一层顾虑也不存在了。

谁改造谁(4)

从切身利益上考虑,农民和社队干部当然不欢迎知青回乡,有限的土地、有限的收入,又要多添上几张嘴,他们认为这给他们增加了负担,“是国家揩生产队的油”。不少队干部担心知青有文化,比自己强,会抢了自己的乌纱帽。即使没有存此念头,也担心知青不好管,“回乡干部架子大,回乡学生不听话,回乡军人管不下”。上面的例子也说到了,知青对农民尤其对干部的很多做法看不惯,爱提意见,当时又正值“四清”搞得农村干部人人自危,很怕自己瞒产私分或假公济私的举动被揭发。

知识青年看不惯农民,农民同样也看不惯知识青年,不仅看不惯青年的乱提意见,也看不惯青年的“说话咬文嚼字”、“拿腔作调”、“臭要面子”、“穷讲卫生”等等。他们出于本能,感觉到知识青年与自己不是一类人,他们对文化和有文化的人从来怀着一种偏见,当时的政治气候对这种偏见也起了某种助长作用。一面动员知青回乡,急切地希望他们在农村安心扎根,一面又在宣传中有意无意地为二者间的矛盾加温,这种南辕北辙的事,在那个年代太多了。

再者,即使有少数知青自觉地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变成了地道的农民,但农村中强大的家族、宗族势力,也未必就能见容于他们。这种宗族势力在解放后虽然屡遭打击,却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非同族的异姓农民尚且要受排挤,又何况知青。

许多知青的热情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冷却了,但他们也因此而真正了解了农村和农民,并在这一过程中成熟起来。

(三)在学校学得的文化知识有什么用?

这也可以说是知识青年在农村能否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的问题。与前一个问题一样,它也贯穿于知青运动的始终。国家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苗疆蛊事重返大隋星际征婚指南作者:水墨琉璃小娇妻黎明沦陷+番外腹黑总裁盛宠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