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昔日的历史边缘变成了近代的政治中心。群雄逐鹿的不再是王者霸气的中原,而是奇风异土的岭南。
当然,鸦片战争失败了,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盗窃了,孙中山的建国理想也并未彻底实现,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是功不可没的,广东人的功就在于他们凭借一双法眼,首先看到了历史的方向,首先进行了摸索,也首先尝试了失败。没有一双法眼,怎能拨去云雾,看清方向!没有一双法眼,怎敢不顾名利,不计得失!没有一双法眼,怎会破釜沉舟,义无反顾!
在近代中国,若论谁是最伟大的广东人,恐怕孙中山是独一无二的答案。
在中国崛起的历程里,永远都有一个坚毅的身影引我们前行,那便是中山先生;
在中国复兴的渴望里,永远都有一副清矍的面容给我们力量,那就是中山先生;
在鞠躬尽瘁、天下为公的奋斗里,永远都有一种独立的姿态在鞭策我们,那就是中山先生。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哪一次飞跃是一步到位的,没有哪一次变革是一举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纠正航向。正如中国共产党在*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试错一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是中国在*法制道路上的试错者,他们的艰辛摸索和伟大先行给留给后继者若干个巨人的肩膀。
前言(3)
三
广东是华夏大地上的一股泉眼。
从蛮荒之邦到经济特区,从流放之地到开放前沿,在上千年的演变中,广东人不慌不忙地创造了历史,将广东由历史女神鞭长莫及的一隅变为青睐有加的一方。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广东人抓住机遇,一跃而起。广州、深圳、澳门、珠海……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先后崛起。这些城市承载着广东人的智慧,也蕴含着其他人的辛劳。今日之广东已不仅是广东人之广东,而是天下人之广东了!
公元1094年,苏东坡来了,在此谪居七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独领*的文坛宗师,仕途沉落,文学创作却蒸蒸日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安心惬意,“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赏心悦目,给岭南这片粗荒之地平添了几分诗意和底蕴。
公元1279年初,文天祥来了,他站在船头,望着波涛汹涌的零丁洋,想起自己起兵抗元的经历,参透了对生死的领悟,提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后继有志之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岭南这片蛮荒之地也从此多出几分果敢和坚毅。
公元1839年,林则徐来了。在虎门海滩上他一把火销毁了近2万箱鸦片,摧毁了英国人的白银美梦。然后,他又烧起了另一把火,开译馆、建海防、师夷长,身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点燃了启蒙之志的星星之火。广东,转变成民族精神的阵地和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公元1979年,*来了。他因地制宜,大笔一挥,在广东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让广东地区得到许多优惠政策,广东人享受到“特殊照顾”。广东的春天到来了。中国的春天也萌发了。广东人富起来了,洋气起来了,广东这片土地也美起来了,成为和平年代中外经济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窗口。
…… ……
广东的强大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开拓和支撑,而他们的人生也因广东这片土地而熠熠生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广东是一口清泉,这里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智慧和不拘一格的英才。既滋养了广东人,也浇醒了经历此地的国人。若没有这源头活水,哪来这沧海巨变!
…… ……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讲,人类社会中存在着“遏制领先法则”。也就是说,在历史跨越阶段发展的时候,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的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更可能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在世界历史中,我们看到,落后的区域不断地崛起,领先的区域不断地被逼下历史舞台。事实上,广东的历史轨迹也遵循了这一法则。广东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在历史流变中,不断地跨越式发展,成功地扭转了自身的不利条件,才赢得了今天的成就。
今日之广东乃昨日奋斗之结果,今日之奋斗又决定着明日之广东。在封建开明专制时代,广东人凭借十三行的辉煌竖立了古代贸易中心的地位;在中国近代化的节点上,广东人凭借忧国忧民的决心和识时务的眼光,竖立了近代政治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