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偏移(第1/2 页)
行军路线被人掌握,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这说明敌人对他们了如指掌。
一般按照正常情况下的做法,此时阿巴泰最正确的决定,应该是改换行军路线。
毕竟,大明防线现在就好像是筛子一样,千疮百孔,清军从哪入关,都不算难事。
可问题是,阿巴泰现在却有不得不保持原先进军路线的理由,那就是大明皇帝就在他的行军路线之上。
不管大明皇帝出现在这里究竟是不是诱饵,他都绝对不想错过。
更主要的是,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把如今的大明放在眼里。
他对自己,还有大明现存的将领十分了解。
他或许算不上什么名将,但这一生大多都在征战中度过,就算是只靠经验,他也能算是一流的将领了。
而大明现存的将领,或许有比他强的,但像那种超一流,足以站在史书最顶端,能在统兵能力上碾压他的将领,根本就没有。
更何况,如今双方士卒实力绝对可以说是差了一个等级,就算是有那种将领,他也不见得就怕了对方。
“博洛,原定行军路线不变,探马范围扩大一倍,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停止进军。”
阿巴泰想了一会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原先定下的行军路线不变,只是行军要更加小心一点。
如今打仗,只要将领不是草包,想要中埋伏已经很难了。
毕竟以弱胜强这种战役在整个历史上也都是少数,而那些刁钻的埋伏方法,也都大多都已经被前辈们亲身试验过了,后来者们只要看过史书,在遇到这种地形的都会提起十二分的小心的。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兵书写的越来越详细了。
就好像是戚少保的纪效新书之类的兵书,从练兵,到放斥候,再到遇到什么敌情应该怎么应对,写的详细无比,几乎是手把手教你怎么打仗了。
按照兵书行事的话,往往一支大军在行军之前,十几路的斥候,都已经探查了数里,甚至数十里的情况的情况了,想遇伏没有那么容易。
“对了。”
阿巴泰看着准备去安排探马的博洛,又开口说道:“让那些蒙古人分出来一半,走在最前面。”
这次出兵,除了五万八旗军之外,还有五万蒙古军精锐。
其中图尔格那支军队带了两万本部人马,和一万蒙古士卒,共计三万人。
而他这边则是有三万本部八旗军,另外还有四万蒙古精锐。
对于阿巴泰来说,蒙古就算现在被他们降服了,也是外人。
在如今前路不明,甚至有可能有埋伏的情况下,阿巴泰肯定是要蒙古人先顶在前面了。
“我明白了,阿玛,我这就安排下去。”
博洛对于阿巴泰的安排,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反正那些蒙古人,本就是被他们打服的,就算是知道让他们走在前面承担风险,他们又能如何?
果不其然,在博洛将命令传下去之后,蒙古营内虽然稍有骚动,但却根本没人敢说什么,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阿巴泰虽然决定继续按照原定的行军路线走,但却并没有打算去死磕老朱镇守的黄崖口。
虽然他们八旗兵不怕攻坚,但除非万不得已,没有人会去对去死磕城池的。
因此阿巴泰准备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那就是围点打援。
这战术皇太极用了很多次,只要围住一座城池,崇祯皇帝就会死命的催其他将领前去救援,最终迫使大明只能放弃城池的优势,跟他们在平原上打遭遇战。
所以阿巴泰准备不走黄崖关过,而是按照计划,试着绕过黄崖关,找个口子直接凿穿长城,让大军越长城而过,然后直奔京畿而去。
对于崇祯来说,围点打援几乎是百试百灵,如今“崇祯”本人就在黄崖口镇守,想来对于救援这事肯定会更加积极。
就凭大明那些新卒,只要出城了,凭借着八旗士卒的勇武,灭掉他们,擒住大明皇帝,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
自从老朱到了黄崖关之后,先是灭了一部分商贾,然后开始将原先的黄崖关驻军,全都打散重新编到了军中。
经过老朱的整顿,黄崖口的军纪顿时变得十分严明。
之前因为人少而半荒废的烽火台和长城各处垛口,此刻也重新恢复了其用途。
因为彼此之间的士卒差距太明显,所以老朱这次也没有打算出城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