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的捉拿地产行情的卓越眼水(眼力)”,说他在当年地产低潮时买进,现在高价出手。
不过黄坤在地产的捉拿功夫,比和田一夫更高一筹。1997年3月,黄坤在重建“天比高”建筑图则尚未批出时,已透露他即将在现有“天比高”建筑的基础上,把它改成5幢洋楼,每幢以1。8亿左右的价钱出售,5幢共可收益约9亿港元!
黄坤表示,他已收到5位买家订金共5000万港元,第一年准备收3成楼价的订金。因为图则还没有批下,不宜多收订金。如进展顺利,改建工程可望在1998年底完成。物业顾问行的人士称,“天比高”有全港最靓的360度全景,即使现在无人交订金,日后也不愁卖不出,仍可卖高价。
进入1997年,八佰伴更是频密地出售资产。
新年元月,八佰伴国际将26。67%八佰伴饮食股权售予陈伟彰家族等,陈伟彰是八佰伴饮食的创始人,现任八佰伴饮食董事总经理。八佰伴套现1。6亿港元,以解燃眉之急。
同月,和田家族将所持的9。2%八佰伴食品出售,套现1600万港元。
元月,最大一项变卖资产行动,是出售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商场物业。该物业产权属八佰伴国际,租予八佰伴香港做百货商场。期限至1992年12月9日起计,为期10年。今次,八佰伴国际向日本八佰伴出售商场5成权益,套现4。52亿港元,盈利2。56亿港元。撇开买主身分不谈,就论盈利额度,再次证明和田一夫地产眼水不坏。如不是先前买下作长期打算的物业,和田一夫如今急等钱解救,那真不知该变卖什么才好?
据1月3日的《澳门日报》解释出售物业的原因:“目的是降低负债及提供额外营运资金。一般估计八佰伴此举是因为近年大规模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加上系内公司业绩普遍倒退,资金需求殷切。预料澳门的业权的出售,对八佰伴目前的经营运作不会构成影响。”
1997年3月,八佰伴集团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再次减磅,将31%的八佰伴食品售予四洲集团,套现0。55亿港元。八佰伴国际持有的八佰伴食品的股权降到28%,痛失半壁江山,四洲获得控制性股权。因“八佰伴”名气仍如雷贯耳,八佰伴食品与八佰伴饮食,都保留原名不变,仍属八佰伴系。
3月,八佰伴国际出售蓝田汇景商场5楼予满年集团,套现约6亿港元。至此,八佰伴国际在香港已没有一项商场物业,光一年商场租金支出就达4。6亿港元,相当于总营业额的11%,令集团背上沉重负担。和田一夫杀鸡取卵,可见资金是何等的窘迫!
这6亿港元的分期进项,只能是杯水车薪。才十几天后的4月,和田一夫不得不对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大割其肉,将19。87%的八佰伴国际股权售予太平协和集团,套现1。34亿港元。而和田家族所持的股权也是19。87%,仅比太平协和多出1股(应是一手)。在香港,股大权大,和田家族稍有动摇,八佰伴江山就要彻底易帜他人!
1997年9月,八佰伴国际再次将18%八佰伴饮食的股权售予陈伟彰家族,套现1。1亿港元。至此,陈伟彰家族今年新增的股权就接近45%,而原来的首席大股东八佰伴国际持有的股份才7。3%。
八佰伴急不可待拍卖资产,加上不利的市场传言,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贱卖减磅,剜肉补疮,八佰伴集团已经成为一具残躯。
事到如今,八佰伴如此频密出售资产,是为向中国内地转移已经说不过去。不断有各方人士指出八佰伴的深重危机。如果不是八佰伴集团的全线崩溃,人们还没有这么快触及更深层的问题。
1997年9月18日,平地一声惊雷,日本八佰伴宣告破产!
第二十一章 东瀛基业 债台高筑大崩溃·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在其发源地静冈县,向当地法院提出更生公司申请,理由是负债额高达1613亿日元,变相宣告破产!在此之前,日本八佰伴将18间分店售予大荣,仍未挽破产厄运。破产原因,除日本经济大萧条外,那只有从八佰伴自身去寻找了。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集团在它的发源发迹地静冈县,向法院提出申请“会社(公司)更生法”,理由是负债总额达1613亿日元(约折美元13。4亿元,港币103亿元)。
在日本,申请公司更生,即变相申请破产。日本八佰伴破产,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事件。日本八佰伴遭此厄运,既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