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更不是村长,不好再代表小岗人;特别是想到过去给万里写信都遭到县里的查问,真要去见万里,那还了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万里已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安度晚年了,原有的顾忌已不存在;而自己毕竟已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这身份,给了严宏昌代表小岗人去看万里的极大勇气。于是他下决心要了却这桩多年的夙愿。
严宏昌准备进京看望万里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当时村里早已经有了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几个驻村干部找到严宏昌,希望他能请万里给已经盖好的牌楼题个字,他们认为,由万里来题这个字最权威,也最合适。
行前,严宏昌觉得去见万里比给万里写信的事儿要大,为慎重起见,他想还是去征求一下县委书记的意见。
这时的凤阳县委书记,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原县委秘书,调查报告《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的作者吴庭美。
严宏昌领着小岗人包干到户最困难的时候,吴庭美受当年县委书记陈庭元的指派,深入小岗搞调查,是他带着吴庭美挨家挨户地跑;那时吴庭美住在公社,每当他把吴庭美需要的各种数据收集齐了,就会马上送到梨园去。后来吴庭美的那篇调查报告受到万里的高度赞赏,小岗村也因此被确定为农村改革的典型,名扬天下。严宏昌是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吴秘书的,他相信现在已是凤阳县委书记的吴庭美,是会支持他的。
没想到,吴庭美听说严宏昌要去看万里,眼睛一下睁得老大,认为他这是异想天开。虽说万里已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退下来,到底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奇怪:“去见万里?你以为万里是随随便便可以去见的?”
严宏昌就把万里多次托人捎口信的事说了,没想到吴庭美不同意。严宏昌于是又告诉吴庭美,他还准备请万里给村里新竖的那座牌楼题个字,因为这件事是县里的驻村干部委托他办的,就以为这也是县委领导的意思,肯定会高兴,没想到吴庭美还是坚决不同意他去。
县委书记的态度让严宏昌有些找不到北。难道他是顾忌我会在万里面前说一些对县里不利的话?
严宏昌后悔不该给县委书记打招呼,他这是给自己找了麻烦。
为躲开县里人的目光,出发时,他先绕道去了上海,虚晃一枪,并在上海呆了两天,然后就和宋富豪一道乘机直飞北京,住进万寿路原国家农委大院内的一个招待所。
说是国家农委招待所,其实只是一个地下室。之所以选择住在这里,一是因为它便宜,二是去找既是万里的朋友又是《农民日报》总编的张广友也方便,张广友就住在这个大院里。
当天晚上,他就和宋富豪找到张广友的家。他恳请张广友帮助联系一下万老,说小岗的农民非常想念他,感谢他,现在日子都好过了,他特地带了两只小岗的老母鸡来,要送给万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夭折的养殖场(6)
张广友这才注意到,严宏昌手里拎着的大纸盒子里,原来装了两只大活鸡。
他被严宏昌的这种可爱又可笑的诚意所打动,二话没说就打去电话,然后,高兴地告诉他:“明天上午十点左右,万里同志在中南海的家里等着你。”
严宏昌简直不敢相信:“万老真的同意了?我们县委书记说万里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张广友说:“万里同志退下来后是给自己订了一些规矩,党政官员一概不见,但农民例外!”他见严宏昌光顾着高兴,就又说:“鸡你就不要送了,作价卖给我吧,中南海里什么东西也都有。”
一九九四年五月九日上午,天已经开始变热,严宏昌和宋富豪在张广友的陪同下,钻进了从中南海开来接他们的一辆黑色轿车。从上车起,严宏昌就屏息静气,没再讲一句话。他端坐在车厢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车外,脑子里翻江倒海。
车是从中南海的西门进去的,严宏昌因为太激动,想得也太多,车子穿行在中南海的大院里,他只依稀记得,道路两边树木不少,但没有大树,房子全是古色古香的,赶意识到应该好好看一看两边的风景时,车已停在了丰泽园。就见万里的沈秘书迎出了门,把他们引到了一个大的会客厅。
只一小会儿,万里就从里屋踱了出来。
十几年不见,严宏昌发现万里的头发变得更白了,腰也似乎不像记忆中那般挺拔了。万老确实老了!严宏昌不由心里一热,赶忙起身迎上去。
万里也显得十分高兴,他拉着严宏昌的手说:“你怎么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