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也不买,希尔森公司的垃圾债券部门无所事事,渐渐开始萎缩起来。导致公司损失惨重,科恩怒不可遏,对古德大发脾气。 对希尔森公司袭击者影响最大的是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暴跌。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将会损失借出的数亿美元,当“堂吉诃德”古德提议支付1亿美元支持比尔兹里袭击缝纫设备制造商辛格尔时,受到了粗暴的反对。相反,科恩不仅不向比尔兹里借款1亿美元,反而要比尔兹里归还亿美元。 没有人比科恩更为震惊,比尔兹里果然拿出了亿美元,从而把希尔森公司拉入了他最后一次的公司袭击中。这时候辛格尔很快就投降了,从而比尔兹里开始筹钱购买辛格尔,由于当时的股票市场极端萧条,因此在当时的华尔街筹措这么一笔钱是不容易的。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沙因贝格和古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于是,古德离开纽约到加勒比海度假,沙因贝格则接受了比尔兹里。于是,汤姆·希尔开始与比尔兹里谈判。对希尔而言,这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兴奋。“要使生意破裂,”希尔自豪地说道,“我会打断他的腿。”(在1989年的9月份,比尔兹里被指控多项证券违法行为而被判刑入狱四年,希尔森却没有受到指控。) 最终,比尔兹里收购了辛格尔,但是这个交易却是古德的滑铁卢。虽然辛格尔交易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收入,但古德在公司却失去了信誉。“已经有两把枪指着古德的头,”希尔回忆道,“其中一把枪是彼得·所罗门的。” 所罗门在投资银行业是古德的前任领导,为人脾气暴躁。他垂涎古德可以行使控制权的一块领地:杠杆收购基金。因此,科恩和所罗门对于筹措10亿美元的资金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其他公司,杠杆收购基金部门是一个半自治的状态,但是,所罗门的朋友讲,野心勃勃的所罗门把希尔森看做一个建立领地和发财致富的场所。于是,他要求要获得基金的相当一部分利润,而科恩认为杠杆收购基金是希尔森的一个部门,看不出所罗门有什么理由要获得一部分利润,当然拒绝他的要求。这两个人都是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人,到1988年的春天,他们两人几乎已经不说话了。鲍勃·米勒德—希尔森公司优雅的套期交易商,开始勉为其难地为他们沟通。显然对于希尔森涉入杠杆收购而言,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借着所罗门和科恩的争吵,汤姆·希尔爬上了最高位,在3月份史蒂夫·沃特斯辞职的前四天,他就撕下了对收购不感兴趣的伪装,开始帮助英国的一家公司Beazer公司,敌意收购匹兹堡的Koppers公司。但这次收购却有点奇特:希尔森公司拥有45%收购份额,而Beazer公司持有不到一半的份额。在敌意收购中从来没有一家投资银行持有如此之高的头寸。希尔森公司超越了隐形尺度,而希尔也正在期待着他的创新能给他带来巨大声誉,他相信这场交易将是一种轻而易举的胜利,用华尔街的行话就是“大满贯”。 他不可能比这犯更大的错误,Koppers的抵抗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希尔森公司和美国运通受到了所有人公开的抨击,包括从匹兹堡的市长到宾夕法尼亚州的财长,他们切断了该州与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往来,Koppers公司的雇员把画有美国运通公司的卡片撕成两片,而且还写信给其他公司以抵制美国运通公司。  
门口的野蛮人:第六章(3)
没有人比吉姆·鲁滨逊更生气,他感到这种行动没有完全的向他咨询才导致这种后果。“他非常生气,”科恩的一个朋友说道,“这对彼得·科恩而言,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虽然他的客户赢得了这次敌意收购,Koppers收购给希尔森的商人银行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敌意收购,作为希尔森最近成功的支柱,已经失去了魅力。那年夏天,科恩已经连续拒绝了几宗敌意收购。 与此同时,希尔森公司的收入开始下滑。整个证券业已经从黑色星期一中苏醒过来,然而,希尔森公司仍然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因此,科恩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收入渠道。商人银行已经成为最为活跃和盈利的行业,然而由于敌意收购的影响,希尔森几乎已经被排除出这个行业,剩下惟一的出路就是:杠杆收购。 罗斯·约翰逊也改变了主意,开始考虑杠杆收购问题,这看起来很符合科恩的心思,180亿美元的收购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重要的是历史上最大的杠杆收购将会使希尔森公司在华尔街的同类公司中一举排名第一。自此以后,任何一家公司要进行杠杆收购的话首先想到的是同希尔森公司合作。这可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亮相。这样,希尔的兼并部门的剩余利润将是巨大的,而希尔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