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3/4 页)
上,他把自己与宋舞霞见面的经过挑挑拣拣对郑晟睿身边的于公公说了。虽然他相信于公公早已被太后收买了,但他并不敢掉以轻心,用心假扮着虚假的自己。事后想想,不禁觉得荒唐。世上恐怕再难找出假扮自己的人。
两天后,从大同来了一队商旅。紧接着街市传来流言,绘声绘色地讲述长公主因怀疑驸马与自己的侍女有染,每日在府中大吵大闹。伺候他们的人,天天都有人被杖打,遣走。不止如此,长公主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甚至有人怀疑她已经疯了。
消息传入宫内,皇帝责备皇后没有处理好此事。陆妙彤心中觉得奇怪,但不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只能一边遣了太医、侍从去大同询问情况,一边匆匆去了太后的馨宁宫。
馨宁宫内,太后又恢复了往日的作息。除了请安的宫妃,平日并不见任何人,有空的时候就在屋子里赏赏花,在佛堂念念经。听皇后说了大同的情况,她淡淡地回了一句:“你是一国之母,怎么能听信市井的流言?你若是担心,派人去看看便是了。”说完转头继续背诵**,也不理呆呆站在自己身后的陆妙彤。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434章 危机意识
第434章 危机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懿安长公主与驸马之间的传言愈演愈烈,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说,是因为长公主疯了,太后才把他们赶去大同。有人说驸马因为长公主怀孕,犯了男人的通病,也有人说是长公主太过骄横跋扈,甚至还有人说,长公主肚子里的孩子不是驸马的,因此才让一向有君子之称的驸马与别人不清不楚。
宋舞霞虽身处怡景山庄,但外面的事,该知道的,她大多都知道。她深知大同那边的内情,估摸着长公主是想在肚子越来越大之前离开皇家的控制。虽然她相信长公主和驸马一定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有皇帝和太后夹杂其间,她的心一直悬着,生怕不小心发生什么意外。
因为婚期的临近,宋修文及苏四娘已经多次催促她回昌平王府。她知道,皇帝既然已经认为丁文长不是原本的丁文长了,应该不会再去王府找她麻烦,只不过,一旦回去,她便不能与儿子朝夕相处,更加见不到丁文长。当然,最主要的,她想进一步增强火炮的威力,甚至,她希望能研究出简易的手枪。
只可惜,前世她对这部分涉猎甚少,她甚至不知道手枪的工作原理。不过她记得火箭上天是用燃料推进,由此,她想着是否可以在弓箭后面加一个推进装置,这样弓箭的威力和射程都会增加不少。
近期,她和工匠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项目,只不过,火药爆炸时的方向性太难控制,直接导致精确度下降,即便加了以…一线为原理的瞄准器,还是无法射中目标。
为此,丁文长安慰她,有了火炮和定时炸弹,已经足够胡三保命了,再说也不一定会有战事。但宋舞霞觉得战火无情,多一份保障总是好的,更何况就算这次打不成,难保不会有下一次。
至于胡三,大概是在军队中能名正言顺的打架,他好似一下子有了精神寄托。据桂花说,他回过两次家,瘦了也黑了,但精神很好,踌躇满志。
在军队中,宋舞霞原本担心他会站不住脚,出乎意料的,他很快收服了手下。其中固然有方冀的功劳,但是据说大多数人一开始是被他的拳头征服的。宋舞霞无法理解男人的思维,但胡三有了生活目标,也算是一件好事。
宋维德那边,他的“病”终于康复了,日日上朝,偶尔单独会见皇帝,但有关改革税制的事没有任何传闻,倒是皇帝想检阅军队的事,人人都知道了。与此同时,新一轮征兵工作已经开始,朝堂上一直在争论,男子服兵役的年纪应不应该从十六岁降至十五岁。
冯继凯那边对此事持支持意见,但宋氏一脉的人坚决反对,声称此举会引发民怨。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事的后遗症,宋、冯两家的“恩怨”日趋白日化,凡是冯家提出的事,宋家一定反对;反之亦然。皇帝被他们弄得不胜其烦,但两家人都说得冠冕堂皇,挑不出一点错。剩下的官员大多是墙头草,随波逐流,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准主意。
宋舞霞不想琢磨这些老狐狸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但丁文长告诉她,冯继凯与宋维德很可能已经站在了一条战壕。两人在皇帝面前相互扯皮,大概是有意阻拦什么。不过以皇帝的个性,这局面估计也是一时的,毕竟众人都知道,真正把郑晟睿逼急了,他最擅长的就是一意孤行。
这一日,宋舞霞与往常一样,午饭过后正陪着丁立轩午睡,门房那边突然派人来告诉他们,几个妇人要在松柏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