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赵晋神秘一笑,道:“是么?想必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李代和化成没有说话,表示默认了!
赵晋道:“你们对我的蹴鞠联盟没有信心,这个我是了解的,不若这样,我们打个赌,要是我的蹴鞠联盟在两个月内赚钱超过了一百万两银子,你们三个以后就跟着我干!要是赚不了,我宁愿把这些银子拿出来,请大家喝酒!”说罢,赵晋将怀中的两万两银子的银票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
这可是两万两银子啊,牛子章是知道的,这是敲诈江南巡查使牛仁的来的!这也是目前赵晋的全部身家了,竟然这么有信心,为何不赌一把?道:“好,赵兄弟豪气干云,我们做兄弟的不能拖了兄弟你的后腿,接下来的两个月,我牛子章听后赵兄弟的差遣!”
李代亦是抱拳道:“我李代亦然!”
三人之中,就是化成的地位最低,见两个官爷都应承了下来,自己要是再不表示一下,那就是不识抬举了!道:“化成甘为大人的马前卒!”
等到三人出了天香楼,已经是下午了。
天边的斜阳高挂,火红的晚霞映射下来,整个扬州城笼罩在一片红晕当中,街上的商贩早就已经收摊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正在忙忙碌碌的行走着。
赵晋三人骑在马上,闲情逸致的看着街上的景致,赵晋不由说道:“都说扬州繁华啊,果然不假,光看这街道就十分的气派!”
两人吃不准赵晋要说什么,只是胡乱的应承着,说知道赵晋再道:“扬州周边还有上海,金陵等大城市,想必油水很多!”
李代闻言,不由好奇的说道:“赵兄弟,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搞得我们老牛两个就像白痴一样!”
“呵呵!两位大哥,我要做的,就是和你说了,你也未必明白,眼下我们还是先去拜会一下扬州的两大大户人家吧!”赵晋道。
“大户人家?”扬州的两大大户人家,第一自然是前吏部尚书陆归元了,另一个就是贤德公陆放山!李代道:“不知道赵兄弟你要拜会那一家?”
“自然是陆归元了!别看他已经是一个退休的尚书,但是他的门生故旧,遍布天下,乃是扬州第一惹不起的人物!对了牛兄,前一段时间让你准备的名帖准备好了没有?”赵晋看着牛子章说道。
所谓名帖,就是古人的名片。
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jiao往很少;文字还没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
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
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名帖?牛子章先是一愣,随即便回想起来,前一段时间,赵晋是让自己准备了名帖,说是准备拜山之用,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事情实在太多,拜山的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
牛子章道:“嗯!这些名帖在下还随身携带着呢!”说罢,就在怀中掏出了几张空白的名贴出来,递给赵晋,说道:“我知道赵兄弟最近升官很快,这个名帖当然也要经常换了,所以就准备了空白的,由兄弟自己填上就可以了!”
赵晋苦笑道:“牛兄还真是周全啊!这就多谢牛兄了!不过说实话,小弟的字写得确实不怎样,这个陆归元,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