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髓等五味药材组成。全部药材是研细加入炼蜜为丸。但是大补阴丸的清热滋阴作用很弱,因此虽然治疗消渴病有效,可是不能很好解决阴虚内热的问题,而且没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到了最后还是造成血栓的形成。
太监如何净身(3)
在大补阴丸的基础上,刘纯和医官们反复加减处方,研究出一种新的药物,叫做函消散。主要成分是:龟板、鳖甲、鱼膘、紫稍花、西红花等。
但是能否治疗真正的消渴病呢?郑和愿意试一试。既然是回民,就吃牛皮冻。于是他不敢再喝甜茶了,拿着刘纯新研制出来的函消散回家了。
一个月之后,郑和又到编修使衙门来了,见了刘纯就喊:“安亭侯,跪听!”刘纯吓了一跳,赶紧跪下。他大声喊:“大胆安亭侯,为什么知道治疗消渴,也不跟咱家说一声,害得咱家整天撒尿!”。大家一听都乐了,刘纯也乐了,郑和也乐了。刘纯站起来,骂道:“你假传圣旨,吓我一跳!”郑和说:“说真格的,这个方子还真管用。咱家死也不喝甜茶啦。那个肉皮冻真好,咱家吃了几天就不渴了。老侯爷,怎么不让太医院去用呢?”刘纯皱了皱眉:“问题就在太医院!人家说了,药铺的大补阴丸卖得挺好,谁去卖肉皮冻?”郑和的小聪明又来了:“嘿,驴皮能做阿胶!你把肉皮冻也做成什么胶,这不就卖出去了吗!”刘纯叹了口气:“肉皮冻是最便宜的滋阴药,人人都吃得起。为什么要赚人家银子呢?”
1430年,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又出发了,又开始了劳民伤财的第七次下西洋。与每次不同的是,他没有带上茶叶和沙糖,而是带着大量的牛皮。不仅他要吃牛皮冻解渴,全体将士也要吃,因为海上的干渴是难挨的。
郑和生于1371年,在1422年被诊断是消渴,并且使用三分治七分养得到缓解。13年之后的1435年,郑和去世,享年64岁。其死亡原因不是消渴,而是受辱。1435年初,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死于铅中毒。是司礼太监范弘,让朱瞻基吃紫霞丹造成的,为此范弘被斩首。但是郑和是内官监大太监,是监督管理内官行为的大太监,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平常,自以为七下西洋而立下不世之功的郑和,已经受到了许多大臣的攻击;说他耗费白银几千万两,又死了几万将士。郑和的心情已经很坏。现在又受到太后张氏的严厉斥责:“养条狗能够管住羊群。你管不了内侍,真不如一条狗!”于是他受辱不眠而死。
★总而言之,刘纯认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诱发条件;其中,主观原因=胃气下降+营养不良;客观原因=胎病+阴虚内热;诱发条件=吃脂肪、淀粉太多。痊愈=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加入沙参、菊花的开胃汤+肉皮冻+不吃淀粉和脂肪;三分治=函消散。
以后几百年的研究使用,发现刘纯的这种方法能够治疗现代病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现代医学怎样解释消渴病——糖尿病的问题呢?
尽管在公元前2世纪,人类已经发现了这种多吃、多喝、多尿的疾病,而且中医在明朝的时候就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方法,但是直至1889年,英国医生才通过摘除狗的胰腺,证明了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而发生的。随后,1930年,英国医生又发现许多激素都参与了糖代谢,甚至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有糖代谢的异常,这就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高血糖和高血脂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综合症。于是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控制饮食热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吃糖多的人,不一定要得糖尿病。
有些民族嗜好吃糖,例如,南非平均每人每年吃掉35公斤白糖,几乎每天吃掉100克白糖,然而南非不是每个人都得了糖尿病。相反,有些人不爱吃糖,只是每天吃一点馒头、米饭、面包等淀粉食物,却得了糖尿病。这说明有些人的糖代谢,存在着先天异常。这种先天异常,中医叫做胎病。没有这种先天异常,你就是天天喝白糖水,也不会发生糖尿病。
人体在许多正常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比如,你偶然喝了一杯糖水,尿糖试验可能就会阳性。又如,你偶然吃了大量的面包,尿糖试验可能就会阳性。再如,你偶然喝了一杯葡萄酒,尿糖试验可能就会阳性。然而这种偶然的情况不是糖尿病。人体在许多疾病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比如,肝硬化的病人,由于合成肝糖元的能力降低了,会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