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俗眼看凡尘 > 第36部分

第36部分(第2/3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火影:从百分百完美虚化开始!入住黄金庭院后,爱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装后,我被校花疯狂表白风流短跑之神时空中的深情鲁鲁修凌驾于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穿越恋歌:上官与夏侯【HP】布莱克家族莫名其妙的异世界冒险英雄联盟之玩家对战强势文化手册特种兵张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学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四合院之剥夺一切暗区突围之黑金指挥官当原神照进现实家养辅助投喂指南[电竞]

可是,李陵带的毕竟只是五千人,都是血肉之躯。匈奴以为这就是汉朝的主力军,便把整个匈奴军都拉来对抗李陵。李陵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这可不得了,汉武帝气得把桌子都掀了。他觉得这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大大有损国威。之前还夸李陵多么多么厉害的大臣,见到这样的情形,立马换了张嘴脸来咒骂李陵。说李陵本来就不是个好东西,李陵本来就不是个好人!

汉武帝正在气头上,看司马迁没有跟着那些大臣一起骂李陵,便问他有什么看法。司马迁早就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又想到李陵平时的好处。他虽然与李陵没有交情,连一起喝酒的时候都没有过。但是他作为一名史官,早就注意到这位可以载入史册的人。他发现李陵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于是,决定为李陵说几句好话,也算是仗义执言,道:〃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死的敌人数量比自己的军队人数还多。在救兵迟迟不到,枪弹都用完了,粮食也没有了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然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立下的赫赫功劳,也足以显赫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第五部分 第124节:司马迁:为《史记》而生(5)

待司马迁说完,群臣噤若寒蝉,只见汉武帝龙颜大怒,斥道:〃你这是在责怪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吗?你和李陵是什么关系,竟要袒护他?〃要知道李广利可是汉武帝当时最喜爱的女人的哥哥,那妖精早就把汉武帝给折服了,岂能容得外人说他们兄妹的坏话。司马迁一通大实话,反而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汉武帝当即以〃诬罔主上〃,也就是攻击诬蔑咒骂皇上为罪名,将司马迁打入了大牢。

司马迁也够倒霉的,蒙冤入狱不算,又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里。杜周对司马迁简直是严刑逼供。司马迁虽然瘦,可也是陕北出来的硬汉子,又有文人气节,哪里肯为了少受些皮肉之苦而认罪。于是就一直困于牢中,等待皇上开恩释放。谁想后来传闻说李陵在帮着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判了死刑。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司马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就这样死了,如何有脸面去见九泉下的父亲。他想起当时的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是交五十万块钱作为赎金,二是接受宫刑,宫刑也就是阉割男人的生殖器。这刑法也真够缺德的,司马迁面临着这三重选择,十分痛苦。死是不能死,可家里又没有那么多钱,朋友们知道他惹恼了皇上都不敢再和他往来,更不可能借给他钱了。在绝望之下,他最终选择了宫刑。接受这种刑法的人,畏风怕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施刑的牢房当中必须保暖,就好像民间养蚕的屋子一样,所以,受宫刑也叫下蚕室。

相比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还要剧烈。人们都把他当太监,都耻于跟他为伍。司马迁何尝不想一死了之,他自己曾说:即使是奴隶、婢妾在受到侮辱的时候,都知道以死来摆脱,何况他是堂堂太史令。然而他退一步深思道:〃死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于鸿毛。如果我就这样死了,人们会以为我畏罪而死,一生的冤屈都洗不尽,生命也变得一文不值。不如忍辱偷生,一定要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像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困于陈、蔡两国而作《春秋》;屈原被逐,著成《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受了膑刑,仍论述兵法;吕不韦被流放蜀郡,世上才有《吕览》流传;韩非被囚禁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凡《诗》三百首,都是圣贤抒发胸中郁闷而作。〃于是,他就从黄帝开篇,一直写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每篇末尾都加以评论。

第四节绝笔《任安书》

他就这样忍辱负重,在狱中呆了三年,每天都笔耕不辍,坚持撰写史书。公元前96年,也就是司马迁50岁的时候。汉武帝忽然开恩,放他出狱,并升他为中书令。负责〃领赞尚书,出入奏事〃,也就是把各部尚书的奏章呈给皇上,再传圣谕给大臣们。这本来就是太监做的事情,现在让司马迁来做,可见大家已经默认他为太监了。

这样的官职加在司马迁头上,本身就是一种耻辱。他根本无心于自己的职务。出狱以后的他须发脱落、形容枯槁、弱不禁风。看起来一副死不死,活不活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好心的木之本君源动力客串情夫被看透的小心思侯爷当娶,一等嫡女已逝爱与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