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页)
感情。虽然在下达“上海”号进行离位维修的命令之前,徐杰大校曾对“江苏”号能否独自承受印度海、空军巨大的压力有过担心。但是最终出于对“江苏”号航母自身性能和所属各级官兵的信任。徐杰大校仍决定冒险一试。但是此刻事实已经证明,他的选择并不正确。甚至可能已经毁灭了自己曾经最为深爱的军舰。
根据从第一线临时接任战斗群指挥任务的俄制“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宁夏”号上传来的消息,当时“江苏”号都刚刚回收完2架实行拦截作战的歼—10H型舰载战斗机。在战机着舰过程中,整个战斗群行驶在顺风的东南方向上。当所有战机完成着舰之后,舰队正开始转向,以便重新回到航线上继续向孟加拉国航行,并再度放飞下一个攻击批次的战斗机群。但就在“江苏”号开始这一转向时,突然在“江苏”号航母近侧的数艘052B型“广州”级反潜导弹驱逐舰和054型“温州”级导弹护卫舰的舰艏方向闪现出了反潜火箭深弹短促齐射的火光,随后接连有两声巨大的爆炸声从“江苏”号航母的后侧数公里处传来。
由于“宁夏”号导弹巡洋舰当时位于“江苏”号航母的距离超过11公里,担任着外侧的防空任务。虽然在黎明前的后夜之中,无论是利用望远镜还是其他观测设备此刻都无法确切的知道“江苏”号航母具体发生了什么,一片混乱之中也没有任何无线电报及其他信号来说明所发生这一切的情况下,但是所有人仍能按常识判断出“江苏”航母此刻很可能遭遇到了印度海军潜艇的尾流鱼雷的攻击。
作为一支曾经一直以克制或击沉敌方航母战斗群为战略目标的海军,中国海军的大多数舰艇指挥官都清楚的知道对于数万吨的航空母舰来说尾流自导鱼雷是最为可怕的对手。一般的攻击鱼雷是通过声纳接收舰船的回波来完成自动跟踪、攻击目标的。这样的攻击往往可以用水声对抗来摆脱,而尾流自导鱼雷却是根据舰船航行时尾部推进器搅动的水流,来紧紧的锁定目标。
当潜艇发现敌水面舰艇之后,首先由指挥仪根据目标运动的各种参数计算出预定尾流捕捉点,确定尾流探测器的开启时机,而后以大攻击夹角发射尾流自导鱼雷。当鱼雷到达预定尾流捕捉点之前约1.5~2千米处,鱼雷上的尾流探测装置开始工作。只要鱼雷能穿过舰船尾流,尾流探测器便会测出尾流的存在,此时舰船航行的尾迹已被鱼雷盯住。
尾流自导属非声自导,不受水文条件的影响,可在贴近水面高速航行,对于攻击水面舰艇有较强的威力。同时由于尾流难以伪造产生,干扰尾流自导鱼雷比较困难。因此尾流自导鱼雷抗干扰能力强。尾流自导鱼雷航速高、噪声大、隐蔽性差。但由于鱼雷是从舰船尾部进行跟踪,处于声纳盲区之内,并且尾流消失需要时间,因此水面舰船对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对抗和规避很难奏效。
当然这个世界之上没有永远无坚不催的攻击之矛,除了利用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对来袭的65型尾流鱼雷实施硬性杀伤之外。从一直以来苦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身上学习到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鱼雷战术。美国海军为了防御尾流鱼雷,采用了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
这种担任着李代桃僵认为的拖舱,其内放置着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重型的尾流鱼雷,当然为了摧毁鱼雷这一危险的爆炸物,在拖网上之上往往还加装用于引爆鱼雷战斗部的炸药。除了一触即发的强力炸药之外,拖舱的尾鳍之上还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虽然经过了美国海军的多项拖曳遥测和各种试验之后,美国海军宣称这一新型的发明完全有能力抵御俄制65型尾流鱼雷。
但是在中国海军的研制类似产品的过程之中,中国军工却意外的发现美国同行对这种新型反尾流鱼雷拖舱的种种宣传充斥着夸大其词。问题并不出现在拖舱的本身之上,而在于以俄制65型鱼雷为代表的尾流自导鱼雷所使用的蛇行攻击模式。
65型尾流自导鱼雷往往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穿过尾流后,会自动向目标航行的方向转弯,并以30°的夹角再次穿出尾流,自动转弯反复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直至与目标形成攻击交点,将舰船击中。如果鱼雷在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时,从舰船前方通过而没有命中目标,它将继续进行环形搜索,在原地来回穿梭,直至重新捕捉到尾流为止。如果鱼雷始终没有测出尾流而从目标前方通过,它走完了预定的行程之后,将掉头朝原航向返回,直到发现尾流,再作蛇形运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