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4 页)
人口。日本有52座核电站,围绕著核电站有很多周边核子服务企业。很多地方都不欢迎这些企业,而东海村却相反,把一个一个核子企业吸引到来。
当地人甚至称这里为“核子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同核子有关的东西。路上不断会见到绘有爱恩斯坦漫画像的路标,它们会把你带引到核能博物馆去。一些街道乾脆改上一个“核子化”的名字,例如“原子研究街”。
但这样的优越感来源于当地村民片面只认识了核能的优点,却未能警惕核能的缺点以至危害性。事实上,东海村已多次发生令人色变的核子事故,最近几年来更连续不断的发生,包括1995年,日本“文殊”号快中子反应堆发生液体纳泄漏事故;1997年,“JCO公司”的铀处理工厂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1999年,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都令当地市民陷入空前的恐慌之中。
而在今天这个乌云密布、没有半点星光的天幕之下,1辆挂着特别通行牌照的丰田汽车正迅速、安静地朝着目的地前进。那些外形上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建筑里,安装着上亿日元的尖端设备。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任何人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始建于1956年、日本最大的原子能研究机构。日本第一座核反应堆就在这里诞生,因此这儿也被人称为日本原子能的发祥地。
他们只有5个人,但却要完成了一项无比复杂的任务。负责指挥整次行动是日本原子能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秋田正治博士,秋田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不过此刻走在最前面的不是他,而是来自中国的特种兵上尉—罗勇。在行动开始之前,罗勇和所有参加本次“逆鳞”行动的中国特种兵都不曾想过,他们将接受一个日本人的指挥。
此刻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罗勇和他的部下已经杀死了16名日本自卫队的守备部队了,其中只有2人是被他们藏在外衣口袋里的无声手枪击毙的,其余的全部倒在中国特种兵的赤手空拳之下。此刻他们全都坐在秋田正治的私人轿车里,逐渐逼近那些砖造的神秘建筑物。秋田博士熟练将车子驶入预留给他的停车位,让所有蜷伏在后座,他独自走到门口。
这座研究所外松内紧,戒备森严。入口处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保安,他的身后是一间“中心警备室”。
秋田博士向保安打了招呼。他报以微笑,伸手去接秋田博士递出的通行证。突然秋田博士假装笨拙地让通行证掉落。当保安弯身去捡时,但从此便不再能站起。俄制PSS型毫米口径无声手枪的扣击是他最后感觉到的东西,颈项上一阵刺骨灼热和凉意之后,这名保安便如烂泥般摊倒在地。秋田博士吃力地抬起尸体,重重地将他放回到“中心警备室”的桌前,就像这位值班人员睡着在自己岗位上一样。然后他挥手指挥他的下属进入建筑物。
为了增强日本核能利用和核武器开发的力度,日本政府投入更多的预算进行尖端核技术的研究,日本政府在2005年将原来的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与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合并,成立了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从事核能的基础研究开发,量子发射技术、核燃料循环利用以及核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整个机构共有员工4386人,其中7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而秋田正治正是其中之一,曾几何时他和所有人一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自信和自豪。而这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因为他们的高薪待遇。但当他发现他的研究所正日益蜕变为一所核武器的制造工厂时,他的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接受了有关核武器的教育。日本人是原子弹面世以来唯一的受害者,对原子弹的恐惧是外国人无法想象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能是我今天成为核能工作者的主要原因。”
秋田正治一直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日本走向核武化。
进去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整齐低矮的灰色房子。这些灰色房子的旁边,很多工地正在紧张施工,据研究人员永宫正治博士介绍说,他们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质子加速器。所有对外宣传都表明—这里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质子加速器。但实际上这一系列工程只是为了没瞒天过海—掩护日本第一座地下秘密核工厂。
即便拥有了核装料、具备了投送手段,并不等于核武器就能造出,更关键的是要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即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这个技术可以把一个巨大的核装置变成实用的核航弹或者核导弹。
而这段时间内,位于日本原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