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页)
态调整。上下级在一起谈话,上级觉得再说下去,全都是废话,不必要再说了,
却又不方便说,我们的谈话完了,你走了,最好的过渡,便是找件事来做,让自
己放松一下。最近手的一件事,就是端起茶杯。这不是信号而是一种符号,就像
写文章时,一句话写完,必然要打上句号一样。
问题是,他们的谈话就这么完了?他向赵德良提起那件事时,赵德良分明高
度重视,立即下命叫来杨泰丰。唐小舟以为,赵德良是想和杨泰丰充分讨论这一
严峻局面,商量出一个应对之策。而现在,竟然急转直下,是赵德良并没有拿定
主意,还是已经拿定了主意,开始做退的准备?
杨泰丰意识到自己该走了,站起来向赵德良告辞。赵德良并没有挽留,放下
茶杯后也站了起来。杨泰丰上前一步,和赵德良握手。赵德良说,小舟,你送送
泰丰厅长。
杨泰丰显然也有些意外,在他看来,省委书记这么急把自己叫来,肯定有重
要的事。可竟然是这么不疼不痒地聊了几句,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出门后,他
便问唐小舟,老板今晚的行动好奇怪,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说出来?
唐小舟绝对不敢妄测领导的意图,更不敢无事生非,只好说,或许,可能吧
,我不知道。
送走杨泰丰回来,唐小舟以为赵德良会对自己说点什么,却没有。赵德良对
唐小舟说,你开了一天车,辛苦了,回去休息吧,我也回去了。
唐小舟说,我还是先送你回去。
赵德良说,不必了。他已经抬腿向外走,到了门口,又停下来,转身对他说
,要不,明天你还是下去转转?
唐小舟说,好。
尽管赵德良说不必送,唐小舟觉得,不送肯定不行。现在已经很晚,侧门应
该关上了,赵德良无论是去侧门叫门,还是去前门叫出租车,都不妥。尽管省委
书记晚上走路回家,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此事一旦被省委办公厅知道,那
就是一次政治事故了。
路上,赵德良很沉默,唐小舟也没有说话。直到分手,赵德良也没有说一句
话。独自站在赵德良的门前,唐小舟想,既然要退,赵书记为什么还要他去下面
转?难道说,赵德良并不打算退而且准备进?
想到这一点,唐小舟暗自一阵激动。俗话说,不进则退。退是最危险的。军
队打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将军都宁愿进攻也不愿撤退,根本原因在于进攻的时
候,面朝着敌人,对面的敌人有任何风吹草动,你都可能事前预判并且做出应对
。撤退则不同,撤退时你背对着敌人,对于背后射来的冷枪,你防无可防,只能
被动挨打。
唐小舟认为,赵德良眼前所面临的形势,正是如此,他如果退,背后一定会
伸出数支冷枪,哪一支会击中他,击中的是他的什么部位以及伤势将会如何,无
法预料。赵德良被击倒,仕途的脚步,可能由此终结,官场却仍然会给他留下一
席之地。唐小舟则不同,没有了赵德良,他就什么都不是,说不定还会被打回原
形。所以,他绝对不希望赵德良在这关键时刻撤退。
然而,若要前进,该怎么进?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甚至觉得,前进其实
也是死路一条。前进而死,只不过死得壮烈一点汉子气一点而已。同时,他又坚
定地相信赵德良,只要赵德良认为可以进,那就说明,他一定想到了进的办法。
正因为这一判断,唐小舟始终认为,赵德良如果决定退,那将是自己命运的
灾难。相反,他如果决定进,就一定有办法冲出重围。
转而再想,让自己去下面转,并不等于赵德良已经决定进。就算是要退,也
不能是溃退,一定要摆出决死一战的姿态,然后在对手悄然不觉的情况下,顺势
并且悄然退下来。可见,仅此一事,并不能完全判断赵德良的真实想法。天威难
侧呀。仕途如一条山崖上的狭道,两边峭壁万刃,中间是厚厚的杂草之间突着一
串高低不平或光滑如卵或棱尖如刀的石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