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历史长河中思考一下,货币最稳定的一个阶段,恰恰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最快的阶段。
3。5金本位的变迁(2)
难怪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将金本位高度评价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将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可惜,好景不长。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扩军备战,欧洲国家相继停止了黄金的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并在随后相继废除了金本位。
为了战争,参战各国竞相滥发不兑换的纸币,通货膨胀在参战各国纷纷出现,各国货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各国出口贸易萎缩、国际收支恶化。
世界大战期间,亿万人死于战火或变成残疾,无数的民众忍受饥寒交迫,但黄金却是国际间唯一的硬通货币,主要被参战国用于购买军火。
这正应了我们从小在政治课上学到的理论:人类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一次大战期间金本位的废除,直接造就了1922年~1923年德国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
数据显示:1921年1月一份报纸卖马克,到了1922年5月卖到1马克,随后上升到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到了1923年9月,一份报纸已经卖到了1000马克!
接下来的事更让人瞠目结舌:一份报纸的价格10月1日开始卖2000马克、10月15日的12万马克、10月29日的100万马克、11月9日的500万马克,最后上升到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可以说,在当时的德国,无论是食品还是工业品,什么的缺,唯一唯一不缺的就是钱。
大街上孩子们把马克当成积木,在街上大捆大捆地用它们堆房子玩,一名女子用马克代替木柴,投入火炉中烧火取暖,因为这样比烧煤更划算一些。
在这样的恶性通货膨胀之下,整个德国陷入绝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各国钞票币值起伏不定,汇率变化无常,国际贸易和商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一片混乱,于是一些国家再度呼吁恢复金本位制,但主要国家已经无力恢复原来随时可供民众兑换金币的那种严格的金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世界各国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和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啥叫“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呢?
经历过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即使如英、法等战胜国,其政府所拥有的黄金已不足以供人兑换,于是干脆流通纸币,也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虽然纸币规定了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当然,如果你是大老板、狂有钱的人,政府可以对你网开一面,规定你手中的纸币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到中央银行来兑换金块,所以叫做“金块本位制”。
比方说,英格兰银行规定,只有达到最低限额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1700英镑)才给你兑换;法国则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这样以来,政府就成功地把绝大部分穷鬼们挡在了兑换黄金的门槛之外。
这其实是一种残缺的金本位,就像一个人被剁掉了双脚,在金块本位制之下,由于普通民众不能随时兑换黄金,政府就可以授意中央银行玩所谓的“杠杆”游戏——本来只有1千克黄金,我却发行了相当于10千克黄金的纸币……
可以说,在金块本位制中,通货膨胀之门已经打开。
二战之后,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金汇兑本位制”呢,又称“虚金本位制”,是针对一些没有什么黄金储备的国家而言的,要求该国货币盯住另外一个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保持固定的外汇比价,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
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一开始是盯住美元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