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页)
“他说你杀了好几个千户,回去赏金可有不少。”萧瑀大踏步过来,手里提着拓跋恢的头颅淌了一路的血,令人生寒。
白雁声后退一步,摇头道:“我不要领赏,你拿去好了。”
萧瑀原样翻译了一遍,那胡人忽然须目皆张,满面愤怒,用力将手里的头颅惯在地上,甩手而去了。
萧瑀哈哈大笑,将拓跋恢的头发系在自己的腰带上,一边道:“哥哥,我们回北海去把,至尊要借三月春会替我们庆功。”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五十七章(补一小段)
不过顿饭的功夫大局已定,尸横遍野,有人在把剩下的老弱妇孺赶在一处,有人在割取地上死人的头颅,把头发系在一起,像葫芦一样串好挂在马背上。这群高贵的野蛮人,他们嗜杀如命,好乱乐祸,一人能当百人。降则终身夷狄,战则暴骨砂砾。难怪王师不抗,元帝渡江,朝廷播越,江山沦丧。
他站在原地发呆,有胡人看见,走过来朝他哇啦啦说话,见他毫无反应,就弯腰割下地上尸体的头颅,递给他,那意思似乎是在说,带着头颅好领赏。
“他说你杀了好几个千户,回去赏金可有不少。”萧瑀大踏步过来,手里提着拓跋恢的头颅淌了一路的血,令人生寒。
白雁声后退一步,摇头道:“我不要领赏,你拿去好了。”
萧瑀原样翻译了一遍,那胡人忽然须目皆张,满面愤怒,用力将手里的头颅惯在地上,甩手而去了。
萧瑀哈哈大笑,将拓跋恢的头发系在自己的腰带上,一边道:“哥哥,我们回北海去把,至尊要借三月春会替我们庆功。”
慕容德虽然定都盛乐,但是大部分时间仍然车架奔驰在外,享受着迁徙射猎的草原生活情趣。有些部落的酋长,不适应定居的生活,慕容德允许他们秋天到京师觐见,春天再回草原游牧生产,这些人也因此被称为“雁臣”。每年三月的春会,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奔赴各自草场前最后的集会。
大帐正中,虏主年约四旬,方床累茵而坐,四面悬金纺,结网而为案帐,帐外筵席上围着勋贵之臣。萧瑀自外大步入内,将拓跋恢的头颅掼在地上。
慕容德面露得色,扬眉见座下八部大人或惊诧或畏惧或沉默,连声大笑,亲自下床去扶萧瑀起来。
他去年秋天和这些人商议借兵讨伐拓跋不过是障眼之法,众人犹疑不定之时命萧瑀出奇兵袭之,西部鲜卑既已降服,一战而霸,足以震慑群雄。八部大人一面称颂慕容德天威浩荡,一面又在心底盘算如何在划分拓跋恢地盘的过程中分得一份利益。
萧瑀出了皇舆,转身就回了自己的帐篷,走到外面看见萧溶月趴在地上掀开帐脚往里张望,遂一把揪住她衣领,大笑拎进帐内。
香风袭面,萧溶月一个黑虎掏心,萧瑀错身躲过,脚下轻轻一跘,在妹妹将要跌倒之前,一手揽住她腰身,将她举到胡床之上。
萧溶月目光闪闪,问道:“瑀哥哥,你对至尊说了我的事吗?”
萧瑀茫然道:“什么事?”
萧溶月立时不悦,怒道:“你混蛋!”
萧瑀这才想起,萧溶月开春已经十六岁了。妹妹幼年指婚给先帝的太子,先太子曾欺辱与她,被同样年少无知的萧瑀一刀砍下狗头。中山王慕容德篡位之后,将她指婚给渤海王世子,但是去岁今春河间王叛逃,连带两王被诛,世子已经处死,妹妹的这桩婚事又成空了。
鲜卑十三岁就可以嫁娶,她已算年纪大了,迁延至今,尚未过门已经克死两位丈夫,这“克夫命”看来是注定的了。因此萧溶月求他向至尊进言,能许她自便,回瑶光寺和慧静带发修行。
好一个美娇娘,转眼便要长伴青灯古佛旁,怎不令人惋惜!
萧瑀只当她小孩子脾气,这话绝不能说给至尊听,于是安慰她道:“吃斋念佛有什么意思,这花花世界好玩的多着呢。天下这么大,岂无良配?再说洛邑现在也不安定,父王也不会准许你回去的。”
萧溶月瞬时眼圈就红了,坐在那里不说话。萧瑀安慰好一会,都不合她胃口,偏生董竹君又留在盛乐照看太子夫妇,没有跟来。萧溶月自觉没趣,待了一会后起身没精打采地出去了。
萧瑀刚想换身衣服去射猎,忽听帐篷外传来妹妹的惊呼声,倏地掠出帐来,但见萧溶月和一个汉子撞在一起,疼得叫唤。
“大哥!”萧瑀眼前一亮。
萧溶月抬头一看,惊呆了。
白雁声束发修面,洗漱停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