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火铳就算是实战检验合格了。既然余风满意了,那么,肯定是不会满足于三五把火铳的小打小闹的。刘生敏等诸铁匠得到的命令是,除了必要的修缮武器以外,剩下的工作,就是全力制作这种新式火铳,能制作多少,就制作多少。
这火铳,刚刚制作的时候,由于废品率高,消耗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大约在十两银子左右,不过,后来诸人做的熟了,余风又提出了流水作业的新概念,顿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成本也逐渐降低了下来,到了后来,竟然差不多只有五两左右。
年前余风招揽人手开盐田修私港,铁匠们也从这些难民中,寻觅了一些机灵乖巧的少年做学徒,这铁匠作坊的人数一下就剧增到了四五十人,按照每天三到五把的出产量,居然这几个月下来,余风手上有了近三百杆火铳。
当然,余风没有现在就将火铳装备到自己手下所有人的想法,那也太不现实了。虽然说他现在人手不多,就算全部装备他也算勉强装备的起,但是火铳不比刀枪长矛,除了制作费用,平时训练实战,那都是要大量的消耗的,这就和你十万的身家,买了一辆八万的轿车一样,你虽然买得起,但是,未必养得起。
余风身边长随左右的直属属下,大约是一百多人,这些人,算是他的亲卫吧!余风的想法是,给他们先装备,让他们熟悉训练,毕竟这些人都是自己未来扩充的骨干,让他们掌握了这些火器的知识,将来一旦自己的人手扩充,这些人就是现成的基层教官,能够迅速的拉起一只熟悉火器的队伍来。
当然,这火器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冷兵器的装备,自然也不能落下,以前没有钱,只能在那些简易便宜的兵器上打主意,当然,现在他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至少他可以在自己的亲卫身上,稍微奢侈一把了,听说,那个倭刀就挺不错??
第四十六章 扶桑观风 男爵落魄
来到大明朝,就算是以前对于冷兵器的不是很了解的余风,有两种武器,他还是如雷贯耳的。
一种是绣春刀,这个没得说,得益于后世文艺影视作品中对锦衣卫的不遗余力的渲染,对于这种锦衣卫的制式武器,他可是闻名已久,可惜在这个时代,他还是没有亲眼目睹过,当然,锦衣卫这种神秘的生物,他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另外一种,就是倭刀了,这个更不用说了,也算是看着革命题材电影长大的余风,怎么不记得电影里日本鬼子的白手套武士刀。
即便到了二十世纪,这倭刀(日本刀)在军中,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和明军的高级将领人手一把龙泉宝剑估计是一个道理。不过,余风更看重的是它的性能,说句良心话,如果不管出处的话,倭刀不论是材质、锻造工艺、还是实战作用,在当时都是当得起“宝刀”这一称呼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声名遐迩的“戚刀”,也是仿制的倭刀。
《天工开物》上说:(倭刀)“背阔不及二分许,架于手指之上不到!”“凡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濯者,不用生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中国),云钢可切玉,亦末之见也”。可谓是评价极高。
郑家的海船来的时候,问起余风什么时候需要调用商船,余风登时就想起这个事情来了。既然现在无甚要紧事,不妨就去倭国一趟,就当是放松一下,顺便看能不能跑一趟,赚点银钱买点倭刀什么的。以前辛苦忙碌一年,也能放个长假,来个新马泰七日游什么的,这倭国之行,就当是自己给自己福利了。
想做就做!余风以前野惯了,也没认为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带了二十几个亲卫,就上了一艘郑家留给他的海船。
他倒不是不想带雪娘去,只是他将去倭国的事情给雪娘一说,从未出过远门的雪娘,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如若余风不是拿出购买军械的理由,怕是雪娘也不愿意让他去。那年头,出门坐船三分险,虽然雪娘现在知道自己相公到底是在做什么,但是没有必要的险,她还是不希望余风去冒的。
在雪娘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余风,转身就去找吴嫣然,这个去年自己手下最优秀的合同制员工,自己在享受福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她了。不料吴嫣然反应更为激烈,直接声明,如果以后没有必要,她是不会再踏上任何船只一步了。余风这才想起,当初他和吴嫣然的第一面,正是吴嫣然从海难中逃生。人家一大家子除了这两兄妹,都葬身海上了,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去捅人家的伤疤,那不是自己找虐吗?
就这样,余风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