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变,反过来杀了这些百姓,取了粮食,这才叫做正确呢?陈大人,你以为你这样做他们很感谢你吗?你现在帮着他们说话,但是如果反过来前线将士没有足够的粮食,打了败仗,无力抵抗缅甸人,到时候缅甸人冲过来杀人放火,那个时候他们第一个恨得人,就是你陈大人!”阿桂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把手中的茶杯给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阿桂的话,可谓是字字铿锵,加上他手中茶杯的适时爆破,陈世青这才如梦初醒,算来算去,算了半天,最后反倒是给别人帮了倒忙!
阿桂看着陈世青若有所悟的样子,继续的解释道:“陈大人,这些将士们,有的来自江苏,有的来自安徽,有的来自四川,有的来自辽东,有的来自京城,这一仗本身和他们无关,他们不必前来送死,但是,他们还是来了。”
“当然了,陈大人你可以说他们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是为国效命,这是他们当兵吃粮应该做的事情,可是,他们吃了云南的粮食了吗?这才刚到云南来,还没有吃上云南的粮食,就要上战场,他们又为什么要来送死?”
“陈大人今天打了他们,以后,谁来给你办事,谁来给你卖命?陈大人吃的粮食,也是他们征集来的,他们是做了恶事,承担了恶名,最后的好处都让我们这些人所占据,但是如今陈大人,却居然反过来鞭打士卒,陈大人,你于心何忍呢?”
陈世青在阿桂的训斥面前,无力的低下了头,看起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和在官场纵横了一生的国之栋梁大臣,堂堂的正一品大员,大学士阿桂比,差距还是太大了。
“陈大人,这打仗和治理江山不同,复杂的多啊!”阿桂带有深意的拍了拍陈世青的肩膀。
陈世青这个年轻人,叫人看了喜欢,如此的年轻却能文能武,有勇有谋,而且还有一腔热血,任何一个官场前辈看了他,都不会讨厌他的。尤其是阿桂这样的大清股肱之臣,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更加器重陈世青这样的人才,大清立国百年,幅员万里,有数亿子民,这样大的一个摊子,需要太多的人才来共同治理,陈世青,显然就是这个人。
“大人,属下年轻气盛,犯了错,还请大人原谅!”陈世青惭愧的低下了头,看起来,自己需要跟阿桂去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幸亏是跟了阿桂,不然的话,这条弯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呢,有了阿桂,这一切的事情都瞬间的变得更加简单了许多。
“好,有这份认错的心就好,过来,看看这本册子。”阿桂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了自己的书桌,拿出了一份文册,仍在了桌子上。
陈世青按照阿桂的指示,翻开了册子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全是繁体字,这认起来可是够头疼的。不过,好在清朝对于文字的字体和水平要求非常的严格,所以这文书看起来还不算是很累,要是换了是那些潦草字的话,陈世青直接就抓瞎了。
小时候,陈世青一直觉得清朝的专治非常的可怕,非常的可恨,现在看来,这种看似呆板的制度下,却有着太多太多的必然性。如果不是清朝的专治,他如何可以做到强力推进普通话和馆阁体,如果这两者失去了强力政府的推行,光是扯皮的事情就可以拖上好几年的功夫,那么大一统的格局和强国之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现在看来,清朝政府的专治,应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要是没有推广普通话,各地之间彼此连语言都不相通的话,中央政府一旦弱势,不再专治,那么谁还能保证这个各地风土人情大不相同的帝国,可以保持和平稳定,而不是内战频繁,各地纷纷自立呢?
再说这个问题,其实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汉字,语言在各地各有不同的方言,并不能够彻底的解决问题,文字才是最根本的核心因素。那么文字如果不是严格的遵守统一的样式,和对毛笔字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长期以往,则必然和拉丁文字母文字一样,延伸出许许多多的风门别类的旁支,为形成欧洲大陆那样分裂的统治格局,埋下了隐患,制造了可能。
大清帝国,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已经是极限,再想推动他的进步的话,你首先要能够理解这份专治背后的必须,而不是一味的喊打喊杀。
陈世青仔细的阅读着文册的内容,这文册上虽然都是繁体字,但是陈世青努力的辨认一下,还是不妨碍他阅读浏览的。只是,这文册的内容,让陈世青是越看越怕,越看越畏惧,最后他干脆流出了流汗。
什么时候,堂堂一个大清帝国,连区区三万人的大军出征都难以维持了?这后勤的漏洞缺陷这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