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4 页)
尔伴着几声夜猫子的叫声“见鬼!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难道刚才那个是杨景的鬼魂?”
南易萧心中狐疑,正在四下观望,忽然隐隐约约在山坳里有灯火,他急忙登上一块巨石,极目远眺,借着满天繁星和清光银染的月色,他看到山谷里有许许多多的帐篷,还有旗帜,甚至还有炊烟!
“龙军师,我们上当了,杨景故布疑阵,这山上根本就是一座空营!”
南易萧回头对军师龙伏渊道:“军师你带些人守住那个山谷的出口,看我今日如何让大宋官兵全军覆没!”说罢命令剩下的四千多喽罗兵分三路,向山谷中飘忽着灯火和炊烟的地方包抄过去。他们用布把人脚和马蹄包起来,无声无息地接近了那个无名的幽谷。目标越来越近,趁着月色,南易萧的人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谷中白色的营帐和飞舞的旌旗。营帐内还飘出阵阵炖肉的香味。南易萧心中暗喜,低声传令:包围上去,不留活口。然后又特意嘱咐身旁的几个副将:“见到杨景,不要和他接仗,弓箭伺候。”
几路兵将渐渐接近那些帐篷,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中军帅帐前飞彪旗上绣着“大宋征南军杨”,奇怪的是只见炊烟不见人影,整个军营里似乎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南易萧心中暗叫不好,一马当先冲入帅帐,只见里面空空如也,既无桌椅板凳,也无床铺被褥,里面和外面一样,全是刚露头的野草,只不过是上面多了一层帐篷罩布罢了。南易萧大喊:“快撤!”已经来不及了。骤然间,山谷四面的山坡上伏兵四起,火把照得谷中如同白昼,但见坡上遍野宋军,旌旗如林,人数远远多于一千人,看上去竟有数万之众!
山上的宋军齐声呐喊:“投降不杀!”南易萧此刻来不及思索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心一横,提刀在手,指挥喽兵往谷外撤退,希望守在谷口的军师龙伏渊能够前来接应。可惜已经迟了,山上突然滚下无数圆木树枝,不但把退路封得死死的,还纷纷砸落在南军的队列之中!最要命的是,这些圆木竟然已被浇上了麻油,然后点燃了,落下时还带着火苗!南军顿时乱作一团,有些喽罗为了逃命,奋力爬上山坡,但是山上不断扔下着火的树枝,要想活命,只能扔下刀枪,举手投降。山上的宋军已经垒成几堵火墙,把四面山坡都封闭了,只有几个入口,宋兵纷纷喊话,想投降的一律放下武器,双手举过头,排队通过入口。口子内有几队捆绑手等在那里,投降的喽罗来一个捆一个,然后扔到旁边的土坑中看押。霎时间,竟有一两千人从四面山坡爬上去投降。
山谷中的火势愈来愈烈,南易萧心中奇怪,这谷中的野草也就刚露出嫩芽,怎么会如此易燃,俯身一摸,手上立刻油乎乎的,他顿时明白了,气得咬牙切齿,带领死不投降的一千来人,不惜代价地往外冲,三四里长的山谷他们竟然冲了将近一个时辰,好不容易接近了谷口,才发现军师龙伏渊已经不知去向!而谷口不但已经被大火封住,而且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回头再望谷内,黑沉沉的烟雾弥漫,看不清人影。南易萧快速检点身旁的军士,只有武功最强的自己的亲兵卫队还在,大约二三十人,其余的不是葬身火海,就是投降宋军了。南易萧仰天长叹:“天欲亡我!”忽然身边一个亲兵跑过来说:“主公,小人从小在天台山长大,知道一个密道可以出谷,就在这附近,您快随我来!”南易萧重重握了一下那亲兵的手,低声说:“大恩不言谢。”
随着亲兵爬进左侧峭壁旁的草丛,就见那亲兵俯身在枯草里摸索了好一阵儿,低声欣喜地说:“在这里了。”他奋力扒土,不一会儿,露出一个仅容一人低头钻过的洞口。“主公,从这里钻过去,里面是个钟乳石洞,有个较大的出口在山那面,小人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南易萧看看身后仅剩的十几个亲兵,心痛如绞:“来,弟兄们,能随本人冲到此地的,都是我南某的生死之交,你们快些入洞,南某断后!”“不,主公,我们断后。”争执了一会儿,众人拗不过他,只好一一钻入洞中。南易萧望了一眼弥漫谷中的大火和散落遍地的喽兵尸体,当即跪倒,郑重地磕了几个头,最后一个钻进了洞。洞里黑暗无比,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着石头洞壁慢慢爬行,爬了约摸有半里多地,感觉豁然开阔起来,南易萧纵身直立,问道:“弟兄们,你们都在么?”黑暗中有一两个人答话:“主公,我们在这儿。”“谁有火石?”“我带着。”
黑暗中那个答话的亲兵噌噌地擦着了火石,摸到一根朽木点了起来,一有光亮,众人不由惊呆了,只见这石洞赫然一个宫殿般宽大,顶上、脚下和四周都是钟乳石,地上石笋、石柱林立,顶上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