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阵势与说书先生两片嘴吧嗒出来的情境实在相去甚远。刘珩自问也是个经得住事的人了,可真跳进敌圈跟人肉搏的时候,却也禁不住一番心惊肉跳。
顾长安手中一柄长剑大开大合,身法没一丝多余的东西,手起剑落,浓稠的血喷溅在她的盔甲上、脸颊上,而她却浑然不觉一般,紧绷着面孔奋力拼杀。
一个转身的误差,也许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阿木使双剑,始终跟在顾长安的距离,年纪不大基本功却很扎实。
刘珩从没杀过人,这就像是一道难以跨过坎,当刀锋割破对方咽喉时,总有那么一些东西也会跟着消失殆尽。
他砍掉了被顾长安一脚踹来那个狄戎兵的头颅,大量腥臭的血喷涌出来,他盯着那具无首的尸体竟然在一瞬间出了神,甚至没留意蓦然射来的利箭。
谁也没注意那支破空而来的箭,只有与刘珩相对而立的阿木。刘珩几乎没看清阿木是如何以一个怪异的姿势将他压倒,并挡在他身前的。
当顾长安痛呼一声“阿木”时,刘珩才意识到为时已晚。
这场并不算惨烈的战斗,让顾长安失去了陪伴她两年有余的阿木。人抬回军营的时候已经僵了,顾长安抹掉脸上的血,只是很冷淡地看了刘珩一眼,却没说什么。
后来顾长安在军营后头的小山坡上给阿木立了块碑,偶尔会拎壶酒上去,坐小半个时辰再下来。
刘珩愧疚,可他的骄傲却让他对顾长安不知如何启齿。再后来是霍义找着刘珩,他说:“你别看阿木只是侯府的奴才,可也算是跟长安一块长大的。她不是怪你,就是吧……诶,战场上的生死都是个人的命数,没有谁就该替谁背上这命数的。阿木啊,可惜了。”
刘珩买了二斤牛肉,提了壶烧刀子,在霍义的指点下找着了阿木的坟。
荒芜的山头,被迫出京的无奈一时涌上心头。他席地而坐,对着无人能回应他的坟头,说着从未吐露的往事。
顾长安倚着那半枯的老树,喝一口酒,听一听刘珩的话,俩人一前一后,一动一静,就这么直坐到夕阳西斜。
等到刘珩下山,顾长安才从树后头转出来,她伸手拍拍阿木的墓碑,道:“他和你我一样,都是苦命的人……也是,不苦谁跑到这荒城来喝沙子。”
狄戎隔三差五的滋扰让顾长安和刘珩不得不并肩作战,也许是彼此逐渐的熟稔,也许是刘珩从未吐露过的心事让顾长安放下芥蒂,俩人在战场上的配合益发默契。
那一年年关将至,顾长平回京述职,顾长安和刘珩也一同回到阔别已久的京城。
元宵灯会的时候,刘珩实在拗不过随着皇叔进宫来的郡主堂妹,只得硬着头皮,冒着被责罚的风险偷摸把她带到市集上去凑热闹。
刘珩素来对这种闹哄哄的节日提不起什么兴致,心里头只觉得那是哄孩子的玩意,却架不住堂妹看什么都觉着有趣,买了面具又要买荷花灯,举着糖葫芦又要来一包桂花糕,最后停在一个摊子前猜灯谜猜的不亦乐乎。
郡主猜灯谜的时候,刘珩就开始跑神,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多日未见的顾长安,想起她挥剑杀敌时的英姿飒爽。
不经意翘起的唇角还未及收起,他就在攒动的人群里看见了她。可还没等刘珩招呼她,她却露出个了然的表情,转身就走了。那样子就像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匆匆躲开一般。
再见到顾长安,已是在次月的石岭城了。
他们一群人围着篝火边吃烤羊肉边闲唠嗑,刘珩趁着别人没留意,撞撞旁边的顾长安,问:“十五灯会的时候你明明就看见我了,见着就见着,你躲什么?”
顾长安瞥他一眼,“你有佳人在侧,我怎好去当打鸳鸯的棒槌。”
“什么佳人?没有的事。”刘珩脱口道,说完才想起来他那个活泼得过了头的堂妹当时的确是在旁边,可这时候再改口就显得忒心虚了,只好闷头不吭气。
顾长安却不甚在意,咬了口宋明远递过来的兔腿道:“说起来,你就不怕在石岭蹲几年,真蹲成条光棍了?”
“怕什么,不是还有你么。”刘珩悄没声咕哝了句,顾长安忙着跟霍义玩笑,也没听仔细,还当刘珩在旁边借机嘲讽她。懊恼之下转手把另一块刚烤好的兔肉塞进了他嘴里,烫的刘珩龇牙咧嘴,眼里直冒水光。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长安那是有理想的,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肯嫁的。”霍义在一旁眨眨眼,揶揄道,“这人品不是顶呱呱的不要,怂包酸儒不要,王公贵族不要……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