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胡雅原本以为,那该是她一生中见过的最极致的景色,如烁金粒般的延绵黄沙,天与地融为一体,人的眼中,连天边的一丝云都容不下了。
直到她见了眼前的村落,在沙尘中浮浮沉沉几百年的一个村落。
沙土里零星浮起的绿色和天鹅绒般,踩在了脚下,沙子和砾石咯嘣作响。
马车行的这一路,官路坦荡的让那几名跟着沈三爷走南闯北的护院都已经痹了大意,直到前方出现了这所村落,村落面前支了块石碑,上头写着的正是“北山。”
“你说错了,北山不是山”沈少恬取笑着,“我就说‘列国志’上怎么没有些写明有北山,原来‘北山’是个村子。”
“我哪能知道,”胡雅和周嬅等人都下了车,见了满地的荒凉,几名女眷的都有些没了主意。
“几名大哥,”胡雅只得问起了那几名还有些镇定的护院,
“此处当真是北山?”
“没错,”带头的护院是个四旬开外的中年壮汉,他拍着胸脯:“北山就是沈家的老籍所在,老爷和三爷逢了重阳清明,都会托人来这里烧上几串纸钱。”
“沈家的祖籍不是在清水镇吗?”胡雅问得却是张妈,她是队伍中唯一一个跟着老爷的奴婢了。
“听说老爷发迹的地是清水镇,说起老太爷和老爷小时候的祖籍就不晓得了,”张妈五岁卖身进了沈府,那会儿,沈府就在清水城落户了,她也是由清水城跟着到了省城,“不过,老奴也是听说过,连太老爷的祖坟都移到了省城的,沈府也入了省城的沈族。”
“那就进村问问,看看沈家的旧址在何处,再去问问,当年老爷请香的寺庙是哪所?”
村门处,是一口手摇水井,看着水底,还是清澈的,旁边则是搁了口木桶。
进了门时,一条三人道一路就能看到了底,周边零星分布着些茅草木屋。
看着那条看着脆弱的小道,马车是不好行的,张妈就差着几人看着马车,几人跟着往里头走去。
“北山村”里当真有寺庙不成,若说打虎村是依山伴水,那眼前的“北山村”只得说是遍地荒瘠。
晴天白日下,家家户户都闭了门,鸡笼和羊圈都是空着的,走在了村里,唯一的声音,是沿路挂在了木门旁挂的老旧驼铃发出的。
十几人的队伍走到了一半,总算是见了。。。只眼,而非是一双眼。那只浊色的眼是由沈少恬先看见的。
在人群中,沈少恬的个头最小,视线也看得最低,所以在他看见了那只眼时,犹如立了头功的急先锋般,高兴地呼了出来。
眼立刻消失在了门洞里,护院忙上前敲起了门来。才是一下,门就破了个洞,原本那只满是好奇的眼这会儿变成了气急败坏,“谁让你们敲门的。”
跳出来的人长了一头的长发,掩住了右眼,留出了先前众人看到的那只独眼。
因为毛发和那身已经划成了破布的衣裳,听着声音,已经不是孩童了,但长发人的个头却和沈少恬差不多。
“不敲门,你怎么会开门,”沈少恬刚说了句话,就被突然吹了进来的黄沙兜了满嘴。
长发人虽然看着并不欢迎这群不像的外乡人,“出去,出去。”
那个个头小小的长发人,不但不开门迎客,反倒是两手做了个赶羊状,将人群往外推去,胡雅被推着走了几步,碰到了驼铃,才明白了过来,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的驼铃是用来叫门用的。
“我就不用你们赔门了,趁着天没黑,你们这些外乡人,打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迟了可就走不得了,”长发人见人数太多,索性就抱起了沈少恬,将人往外拎。
“等等,”胡雅见了前头不停嚷嚷着的沈少恬,和张妈都赶了过去。
长发人的个头虽小,身手比一般人灵活了不少,站在了村门外的那几辆马车还有护院,都拥了上来。
哪知他七闪八闪,多躲了开来,再将沈少恬往了车上一塞,扬起马鞭,就要赶了人走。
马蹄扬起,护院们见小少爷被夺,都是快步上鞍,身后那一群不会骑马的女眷则是拉在了后头。
先前还是大门紧闭的矮屋里,门缝里,都多了及双眼,有些胆大的村民,甚至还打开了门。
那一众护院都顾自赶着马往前冲去,胡雅先是小跑了一阵,眼见就要追不上了,脚步一转,抢在了最迟跑出来的护院前头,一把夺下了他的马鞭。
“小夫人,”张妈看得急了,在后呼喊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