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她是想等妈妈先熟悉一段时间后再去找工作,她不知道这次妈妈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因为在爸爸还没走时,妈妈就对她说想和爸爸一起回家。
爸爸走了之后,安小雨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牵挂。安小雨知道,在妈妈的心里永远都是牵挂,在自己的家里,牵挂着安小雨,而来了安小雨的家了,却又开始牵挂起家里的人。
家里最让妈妈放心不下的就是爸爸和哥哥。安小雨的爸爸和哥哥就像是火山撞地球,两个人的战争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不过虽然如此,但毕竟是父子两个,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即便是争吵也是很容易就化解了。而哥哥和另一个人的战争才是妈妈真正担心的。
安小雨知道,妈妈所担心的就是哥哥和舅舅之间的战争。都说甥舅之间的关系是最亲的,可在安小雨家却不是这样,安小雨的哥哥以及几个表兄弟和舅舅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位,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安小雨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之间经常会发生争吵,两家因为住的近,再加上一些历史的原因,所以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大的战争。安小雨的外婆是安小雨的太爷爷收养的女儿,外婆结婚后就分家出去,生了大女儿也就是安小雨的妈妈,就过继给了太爷爷,安小雨的妈妈在太爷爷的养育下长大后就承担起了养老送终的义务。虽然明人都知道,安小雨的外婆对妈妈只有生育恩而没有养育恩,而且安小雨的妈妈也有自己需要养老送终的人,一个养育了两代人的老人,所以安小雨的妈妈对外婆不尽养育之义务也是情有可原的,更何况,因为住得近,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妈妈在服侍着外婆,除了外婆没有和妈妈一起吃住之外。对于这一点,安小雨的妈妈并没有什么怨言,不管怎样,那都是自己的妈妈。但是对于安小雨的哥哥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如果说只是尽些义务,这是应该的,最主要的是,每次妈妈都是好心得不到好报,虽然妈妈对外婆极尽孝道,可外婆和舅舅并不满意,不管发生什么事,受指责的永远是妈妈,有时候安小雨也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外婆和舅舅对这样一个从小就被送出去的孩子这么的挑剔呢,而对姨妈却没有任何的要求。
就因为外婆,所以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就经常会发生争吵。最厉害的一次,是安小雨生米豆时,妈妈过来帮忙照顾了一个月,就在这个月中,安小雨的哥哥和舅舅之间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甚至动了手。据说战争的原因就在于外婆到底该由谁来养,是由舅舅一个人来养,还是舅舅、姨妈、妈妈三个人一起养,如果三个一起养,谁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在舅舅的眼里,妈妈是老大,理应承担最多的责任,但是在哥哥的眼里,妈妈承担责任是为报生育之恩,更何况,在农村,儿子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即便妈妈一点责任都不承担,也是情有可缘的。
就因为这历史的原因,所以安小雨的妈妈担心自己在女儿家,儿子又会和自己的弟弟起冲突,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让安小雨的妈妈放不下的,还有家里的小孙子。安小雨的侄子比安小雨的女儿大三个月,每次安小雨的妈妈说起孙子时,都是泪眼汪汪的,让安小雨心里一点都不好受。
妈妈告诉安小雨,当她决定来帮忙带米豆时,村里的人都说她太狠心了,怎么能够放下自己的孙子不带而跑去带外孙女呢。
从妈妈的叙述中,安小雨总算真正明白了“嫁出去的女儿泼才去的水”这句话,在农村,女儿永远都比不上儿子的地位。因为妈妈,安小雨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婆婆了,对婆婆的怨气也少了很多。 。。
无奈的潜伏(16)
如果说妈妈的牵挂只是爸爸、哥哥、和侄子,那么安小雨还是能够比较理性的看待,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妈妈对嫂嫂的牵挂就让安小雨有点难以接受,不是因为嫂嫂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就不应该牵挂,而是因为妈妈把媳妇看得比女儿还重,让她心里堵得慌。
自从爸爸走了之后,妈妈就每天和安小雨唠唠家里的那些事。有一天,妈妈对安小雨说起嫂嫂的情况,妈妈告诉安小雨,在米豆出生时,在哥哥送妈妈来她这时,嫂嫂在家发烧了,病得连下楼的力气都没有,妈妈说,嫂嫂的身体不太好,太让人担心了。
如果说当妈妈告诉她嫂嫂生病这件事时,安小雨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那么妈妈说起嫂嫂时所透露出来的那份关心和担忧却让她心里非常的不爽。虽然生病是不好的事情,可嫂嫂比起安小雨可是幸福多了,至少嫂嫂在整个月子期间,以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