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ω米ω花ω书ω库ω ;http://__
第27节,
有学者怀疑,婉儿之所以十多岁出道,一直到三十多岁才掌机要,成为首席秘书,大概是因为李氏一直在前头的结果,换句话说——论资排辈。
原因二:历练的需要。
婉儿虽然十多岁就已经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是受赏识和委以重任之间还是需要时间的,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历练婉儿。
制作诏敕和写一般的文章、诗歌不一样,不是说你文采好就可以胜任。文采只是一方面,行文说话还要滴水不漏,不犯政治错误,并且能够起到教化人心、宣传皇帝主张的作用。当然了,同时也要求对朝廷典章制度烂熟于心,不犯技术性错误。唐代虽然大才子一大堆,但是能被委任制作诏敕者并不多。比如说唐代头号才子李白,也不过当了个翰林,说白了,就是因为有一技之长所以留在皇帝身边陪皇上玩的,所以除了文学之士之外,还有会下棋的,善医术的,统统号称“翰林待诏”,比如李白主要负责在皇帝宴饮、游玩时吟诗作赋。这个翰林跟后来的翰林大学士不是一回事。f米f花f书f库f ;www。7mihua。com
李白不是不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唐玄宗没给他机会。他曾经竞争过中书舍人的职位,但却宣告失败。为什么不让李白当中书舍人负责诏敕制作呢?原因很简单,你想他那性格,洒脱不羁,二两黄汤一灌,什么“白发三千丈”,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美则美矣,壮观则壮观矣,作为诗歌是杰作,但这种文风不适合诏敕。假如让李白写诏敕就糟了:哪个地方遭遇灾荒了,皇上我愁得“白发三千丈”啊,我为老百姓流泪,“黄河之水天上来”啊。这样能行吗?另外,他嗜酒如命的缺点也让玄宗头疼。根据《全唐文》卷六一四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载:“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温室树的典故出自《汉书》卷八十一,汉代有位官员名叫孔光(孔子后裔),掌管机要十余年,虽然他经常出入宫掖,但从来不在无关人员面前谈政事,家人向他打听长乐宫温室殿旁种的是什么树,此公“嘿不应,更答以它语”,保密意识强到这种地步。李白大咧咧的性格毫无疑问不适合担任这样的工作。
总之,制作诏敕这个工作需要历练,这也是婉儿一干就是十多年的原因。
第28节,
另外,我认为这个历练还有一个目的:考验婉儿。毕竟婉儿是上官仪的后代,武则天也需要一个观察期,观察下这个小女子对自己是否忠心,是否靠得住。
婉儿也的确曾有过一次险情,此事与她的感情生活有关,还差一点丢了性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留待下讲。
第三章小贴士:
掖庭:也称掖庭宫。秦代叫永巷,汉武帝时才有了“掖庭”一词。意思是皇宫旁边的场所,原本是妃嫔居住的地方。《三辅黄图》中注掖庭宫“在天子左右,如肘膝”,故此得名。从汉武帝开始就在掖庭宫里囚禁有罪宫女。唐代有内侍省掖庭局,长官是宦官。唐代掖庭宫位于宫城西部,紧靠着皇帝居住的太极宫,面积不大,南北长一千四百多米,东西宽七百多米,总面积也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另外,东都洛阳城的宫城里也有掖庭宫,宫中主要是妃嫔居住。唐代因为反逆连坐的妇孺一般都会成为官婢,其中有技艺的妇女会被纳入掖庭,没技艺的就发配到司农寺干粗活。О米О花О书О库О ;www。7mihua。com
荥阳郑氏: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时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氏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武则天在临朝之初是很想大有作为的,但是有很多人对她非常不满,李唐宗室及其元老忠臣都不能接受武则天改唐为周的做法,这些人都是武则天的敌人,是她潜在的威胁,所以她采纳了侍御史鱼承晔之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置铜匦,收受天下投书。敕令正谏大夫为知匦使,侍御史为理匦使,受理天下来访信札。通过这个专访制度,武则天很快培养出一批酷吏。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造谣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