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页)
西讨!只要他出山西讨,他还不还俗,实际上也算是还俗了。没有个佛家弟子还领兵打仗、厮杀疆场的先例!待他凯旋归来之日,便可凭他再次建下的功勋晋封他为柱国大将军,继而诏敕他与公主大婚。若他再敢执意回拒,自己便以重新灭法断佛恐吓于他!宣帝料定他为了佛门之故,也不敢不从的。 他要以王力而最终成全胞妹的心愿,让母后了却牵挂从此开心度日。当然,太子阐儿从此也就多了一位忠诚不二的辅弼良臣…… 自从边关有变的飞报传到山顶后,慧忍便预感到自己得证圆满的机缘来到了。 果然,宣帝回京几天,诏敕便发到了少林寺——诏命释慧忍为平西大军前军主帅,接诏后着即动身就命。 圣旨发到少林寺之后,重归寺院的七八位师兄师弟,因皆知恢复少林寺禅宗祖庭和佛法道场乃是当今陛下的隆恩,早就准备着报答陛下和朝廷国家的。这次得知慧忍任征西主帅的消息后,请慧忍代为上奏,一定要随慧忍出征西伐,以报圣恩。 宣帝在正武殿隆重觐见了众位武僧。情知强将手下无弱兵,当即便令内史拟敕:分别晋以将军之职,待阵前建功立勋后再重重晋升封赏。 兵马粮草调齐之后,陛下令慧忍为行军总管兼前军元帅;韦孝宽、梁士彦分别任左、右二军行军总管,各率一万兵马督军操练,准备向西开拔。 公主在寺院获知慧忍已率七八位师兄弟奉诏进京,准备率兵西讨的消息后,忽然开始惶惶不安起来:不知此一去是祸还是福? 慧忍前脚走,公主后脚便派人进京打听。皇兄回说眼下慧忍正在演武练兵,不日就要率军西发。 午夜人静时分,公主沐身净手,在禅院前庭的半轮残月下摆上观音像和香炉,欲一观香谱之兆,借问吉凶祸福。 贺公主焚香祈祷,打坐于蒲团之上定神观息、禅坐许久,待三支香火焚到多半时,便秉烛查验观音香谱,见上面竟标明这一柱香竟是功德圆满的极乐之兆! 乍喜之后,转即惊疑满腹,无法断定此兆究竟是凶还是吉?因为按常人而论,出征打仗,此香谱便是大捷而归、封将拜相之喜;若按佛家弟子,此香却可解释为功德圆满、西归极乐之兆…… 公主不敢再想下去,急忙跪在观音像前合十默祷,垂泪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地回到京城…… 西北酷寒之地,公主担心翰成平素所穿的僧袍抵挡不了风沙冰雪,一面默默念佛,一面强打精神,亲自动手裁布续绵,要为他缝制两件厚厚的战袍和结实的靴子。 奶娘见公主身子虚弱成这般,一边咳着、一边还撑着要为慧忍亲自缝做棉袍,心疼得碎了般,一面帮她缝裁絮棉,一面悄悄落泪不已,娘儿俩的眼泪滚落在一处…… 战袍和靴子刚刚缝完最后一针,挽了结,迭好包,慧忍那里已集训好兵马、准备西发了。 慧忍向宣帝告了一天的假,匆匆打马赶回少室山一趟,向母亲和公主告别,并回少林寺托付师叔主持寺院事务。 黄昏,禅院的钟声透过丛林殿堂,清晰而悠扬地回荡于山林草坡。少溪河清碧见底,成群的鹭鸥和鸟雀们聚集在密密匝匝的河滩苇丛边觅食戏水。 晚霞渐沉,杜宇的啼声从远处林丛悠然传来。 一勾银月斜斜地悬挂于净蓝的苍穹。 少溪河上,一架木石小桥静静伫立于少室山麓。这座木石小桥是山下的百姓和寺院众僧往来的必经之桥。少林寺僧为着山下百姓和居士们上香、打柴、采摘野果往来方便而建下的功德桥。 桥边风中,一袭羽白僧袍的贺公主怀抱七弦琴,倚栏而立。 慧忍离开山门、下了石坡,牵马缓缓而来。他身着大周武将绛朱色公服,腰间挎着那把青铜宝剑。最后的一抹夕阳斜晖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绛朱色的公服上也被镀了一层令人目眩的金泊。 远远地,他一眼望见了伫于桥畔风中、遗世独立的贺公主。 入秋的少室山,满山遍野的林木草叶被秋霜染得东一簇橙黄、西一片胭红。摇摇曳曳地与晚霞夕晖相映,仿如彩锦般烁烁闪闪。一阵劲烈的山风吹过,橙黄胭红的落叶四下里纷纷拂扬。 慧忍行至桥畔,扶着马缰,慢慢地停下了脚步,默默无语地望着她宽大的羽白僧袍和长发于风中曳曳微扬,也望见了她脖子上挂的那尊青玉观音! 公主眼中开始噙满了泪花,她在桥阶上坐了下来,随着一串琶音扬起,七弦琴铿然流泻出一串旋律,公主含泪且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少林方丈(第三十七章)(4)
“嗟尔雁飞、山水寥兮, 胡草茫茫四顾缈兮; 人儿将去心儿萦兮, 关山一别塞风寒兮; 魂儿归矣、梦儿盼兮, 霜月万里长相忆兮……” 公主的歌喉含着悲咽,音弦里如泣如诉。 慧忍拚命咬住泪,默默地站在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