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页)
“夫人请讲。” “法师,我想请你帮我劝说太子下山回宫。太子身兼国家承前启后的万斤重任。虽有陛下遮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独孤氏直言不讳地说。 “夫人不必着急。当初贫僧接太子上山,一是担心加害太子的人不会善罢甘休;二是贫僧在山上可以随时为太子排毒理气;三是离开宫廷也可使太子舒放心神。夫人请放心,太子不会皈依佛门的。太子遇毒之后虽有夫人为他求的还魂解毒散保住一命,然而毕竟也有些邪毒侵脉了。在山上,贫僧可随时替太子疗毒止痛,调理神智。”慧忍道。 “法师,太子乃一国储君,若隐形太久,恐怕会生不测之变。太子早一天下山,便可使陛下早一天龙体安泰,使朝廷诸臣早一天解惑,迦罗和东宫太子妃也终得心定。法师何不和太子一起进宫,既释了陛下和朝臣挂牵之心,又能随时为太子排毒,岂不两妥?”独孤氏道。 慧忍合十道:“阿弥陀佛!夫人,山林清静之地本身就是一种大自在,太子在此,既可忘却凡世五苦积郁下的沉涩,也有利于他元气的早日归宁。贫僧请夫人勿以太子为念,也请从太子身心的长远着想,容再宽限些时日,贫僧一定会送还夫人一个神清气爽的太子回京。” 独孤氏见慧忍法师如此言说,因她自己也一向信佛,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只是仍有些忧虑地问:“可是,太子在山上也不能待得太久了啊。若有奸人继续加害太子,我实在担心,凭你们这几个人能不能抵挡得住?太子他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痊愈?” “夫人放心,这里山高路险、林幽洞僻。即使有千军万马,太子随便藏在哪个岩洞中,凭他搜寻三五个月也难以找到踪迹。贫僧在山上尽力为太子疗理,统不过再有一个月时间,便可保无虞了。” 独孤氏沉吟一会儿说:“如此,太子的事情就拜托法师了。” 独孤氏下山后,太子因有慧忍每日早晚排毒止痛,辅之以草药扶理,近几日来更觉神清气爽了。因跟着慧忍学了些坐禅入定,得了些山林自然的真气,一天天觉得身上的元气开始复苏,腹内的灼痛几乎不再有发作了。于是开始跟着众人一起在山间打柴、采蔬,做些简单的体力活。旧日苍白的脸,经风吹日晒,竟开始显出几分红润来。 武帝因在宫中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派人来到山上问寒问暖并送些补品上来。听侍卫禀说太子在山间身子骨已经恢复,如今竟能砍柴提水、踢腿练拳时,武帝实在欣喜望外,加之朝中有人私议纷纷,武帝也觉得太子不能再久耽在外时,便决定微服出京,亲自接太子回宫。 一身布衣常服的武帝赶到山寺时,只见绿丛掩隐之中,近看是几畦青蔬、数垄豆角;远望是累累野梨、灯灯红柿。脚下的山泉穿篱而过,岩下的黄花傍石乍开。再向更远处望去,一片粉淡如雪的是荞麦花,半山胭红如霞的是棠梨叶。面南而看,山高林青、鸟鸣寺幽,鸟啼清风,武帝不觉砰然心动:民间百姓的日子果然另有一番景致!一时间,不觉也生出几分禅心来,渴望来世也能尝尝做一介布衣平民、宁静度日的滋味…… 守门的侍卫见陛下到来,惊得一面急忙跪见,一面就要进去禀告娘娘。武帝笑着止住了,将随从和侍卫留在寺外,自己一人悄悄进了寺庵。 布衣荆钗的李妃端着一个笸箩,正坐在院中的槐树下拣白果,一抬头,忽见进到寺庵一个男子时,先是吃了一惊,待认出来客竟是陛下时,竟楞在了那里! 武帝数月思念,如今乍见李妃,看她虽未饰脂粉,觉得竟比宫中更清丽可爱了。不觉眼中一热,只叫了一声:“爱妃……”便顿住了。    
少林方丈(第三十一章)(4)
李妃喜极而泣,急忙拭干了泪,又笑吟吟地唤公主来见父皇—— 贺公主应声而出,见站在母亲身后的竟是数月未见的父皇时,先是怔了一下,接着竟像儿时一样飞奔过来,一下子搂住父皇的脖子叫道:“父皇!父皇……父皇,女儿天天做梦都梦见你……”一边早已呜呜咽咽地起来。 武帝两眼也湿润了。他轻轻地拍着公主的背:“贺儿不哭,父皇这不是来看你来了么?来,父皇看看,朕的爱女瘦了没有?” 一家三口就坐在院子的树荫下闲话着家长,李妃忙着将平素晒的野果端出来,用细小荆条编成的小筐盛了,还有黄的野梨、橙的海棠、艳红的柿子等鲜果,也一统端了出来。 公主把翰成在少室山顶专为娘娘公主采制的松萝茶取出来,拿山泉煮沸的水泡了冲在一只小竹茶瓯里,双手捧着递给父皇:“父皇,你尝尝这山茶淳也不淳?” 见父皇品着茶点头称赞,贺公主拿了个蒲团放在父皇身边,半跪半坐地斜伏在父皇的膝上,一面仰脸微笑着望父皇和母妃说家常话,一面用小石锤为父皇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