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公主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不料娘娘闻听大惊失色:“天哪!这如何了得?你……你竟忘了你是大周公主了么?尉迟公子哪一点不比那个奶娘的儿子强啊?你竟敢……” “凭他是神仙圣人,女儿此生非周家不嫁!” “休得胡说!我儿莫非糊涂了不成?漫说你是堂堂的大周国公主了,就算一般皇族子女的婚嫁,也必得为听命朝廷的。就算没有尉迟家,你父皇也自会把你嫁到别的家势显赫、数代王公之家的子弟。哪里会允许你嫁一介寒门子弟、宫中仆妇的儿子啊?!”娘娘又气又急地流泪劝说公主。 “母亲,翰成哥虽出身平民,却是文功武卫过人之人。不仅谙知兵法、勇威过人,还建下大功,并曾救了我哥的性命!母亲,像翰成哥这样文韬武略过人、志向远大的人,终究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女儿恳求母妃和皇兄成全。”公主哭道。 “女儿休得胡言乱语!此事谁也帮不了你,只怕还会被你连累。上次你拒婚不嫁,那是因为你父皇也舍不得你远嫁大漠酷寒的塞北。这次你不嫁三代王公的尉迟家,却去做一个仆妇的儿媳妇,漫说母亲只是一介没有家族靠山、自身难保的嫔妃了,就算母亲是他国公主、大周皇后,就算是当今你皇祖奶奶,以能成全你么?”李妃心烦起来。 “母亲是经过大坎坷过来的人,当知人生富贵荣华、贫贱生死统不过瞬息烟云。他随哥哥平西已立有大功,并两次救助哥哥,医治士兵,若父皇能按功论赏、赐爵加官,他便可与女儿比肩,有何不妥?再说,奶娘不是已为宫中五品掌衣女官了么?周将军不是也为四品扬威将军了么?清知女儿并不看重荣华享乐,难道连孩儿这唯一的心愿竟也不肯设法成全吗?”公主依旧恳求道。 娘娘道:“女儿,你真是痴心妄想。就算他能凭武功做了大将军、上大将军甚至开府大将军,又如何能与尉迟家、窦炽家、李柱国、隋国公那些世代王公之家相比?他们这些王公勋爵树大根深,功高权重,各大王公家族之间又有着盘根错节的姻亲联结,平时,就连你父皇也对他们礼让三分的啊!” “母亲,女儿不管什么王公世家、柱国将军,女儿就想和那农妇的儿子去过百姓的日子。如果母妃皇兄和父皇都不肯答应女儿,纵然这世上千百条生路都堵上了,总还有一条死路,只怕谁也拦不住的!” 娘娘的脸色青白起来,咬着牙说:“我儿,这次你就是真的死了,你父皇也不会答应你嫁那奶娘之子的!今天是娘知道你这份心思。若是他人得知,只怕那周家儿子连今天晚上都活不过去了!” 公主听了母亲的话,又惊又痛:“母亲!女儿即使不能和他同生,也要和他同死……” 公主丢下这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跑出了紫云殿。 李妃见女儿竟这般死心,又气又痛又怜,因怕公主出什么事,急忙令两位心腹悄悄跟着,有什么异常举动赶快来报。 议定尉迟公子与贺公主的婚事后,武帝令孝伯与宁蜀公商议嫁娶之事。 孰知,那尉迟公子连着两番上奏,感激圣眷隆恩,然自己未曾为国家朝廷效犬马之力,不愿受领朝廷格外恩赐。奏请圣准自己建立武勋后正大光明地得以晋封。并奏请以三年为限,恩准他离京西戍蜀秦边地,沙场建功后再迎娶公主。武帝心下赞叹尉迟公子的志气,禁不住他两番三次的上奏,便来到后宫与李妃商议此事。 李妃见尉迟公子奏请缓娶公主,便感到事情还有转机,不觉松了一口气:“陛下,公主年龄尚小,加上突厥逼亲时撞伤,时有晕痛发作,尚未平复,曾在臣妾面前透露眼下最恨婚嫁二字,臣妾暗里还在担心呢。眼下尉迟公子执意如此,公主若能留在宫疗养两年身心,倒正合了臣妾的私心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少林方丈(第二十二章)(2)
武帝闻言,当下便敕准了尉迟公子的奏请。只因挂念姑母大长公主年迈之人,子孙又多不在京城,便同时诏令尉迟佑之父尉迟迥还京,总理京师宿卫之职。 大长公主见聘定公主之后,佑儿仍旧执意还要离京,又见陛下特诏长子尉迟迥还京,虽心下不乐,却也没有阻拦的理由了。 上元过后,武帝率部南巡,诏敕太子留守京师实习署理朝政。 太子在京中每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懈怠,而且每日早晚总要先过紫云殿来问候母妃一番。 因为公主的原故,李妃又几番询问了一番有关周家儿子的情形。太子把周将军从比武夺魁到跟随自己出征,从以少林药方为大军治病到以奇谋胜敌,细细地对母妃说了一番。又感叹道:“父皇对周将军这人也很赞赏的。曾对儿臣说,可惜周将军出身寒门。若为公侯子弟,必可成为朝廷国家的栋梁。” 李妃暗自思量,若果然这样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