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页)
导弹)袭击得不偿失,将激起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在这通最近才解密的电话里(这是阿富汗领导与美国政府唯一的直接联系方式),毛拉?奥马尔提到了由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所引发的“美国国内的困境”。考虑到这一事态,同时也为了“美国能在这次鲁莽的单方面攻击之后重塑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毛拉?奥马尔说道:“美国国会应当迫使克林顿辞职。”
塔利班首席发言人瓦基勒?艾哈迈迪?穆塔瓦基勒(Wakīl Ahmed Mutawakkil)称,美国的袭击是对“全体阿富汗人”的攻击。据艾哈迈迪所言,袭击发生后,在坎大哈和贾拉拉巴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很快,艾哈迈迪就袭击事件与美国官员进行了磋商。“如果(塔利班)能够以类似的攻击报复华盛顿,”他说道,“我们早就干了。”就像当初萨达姆?侯赛因发觉美国在口头上声称支持伊拉克而在背地里却卖武器给伊朗时一样,阿富汗也感受到了这种被背叛的感觉:美国一方面表示友好,另一方面又冷酷无情。
对于美国在导弹袭击后所提供的毫无说服力的证据,瓦基勒?艾哈迈迪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塔利班领导层一直都很清楚,如果本?拉登被发现在阿富汗本土发动恐怖袭击,他一定会受到制裁。毛拉?奥马尔要求美国国务院立即出示确凿证据,他强调说,有些人认为该指控是莫须有,而另外一些人则指出本?拉登“曾经是接受美国资助的训练有素的游击队员”。美国人所提供的是一份最多不过几页的“文件”,显然很难构成证据。美国曾怀疑一卷移交给塔利班的录像带中包含关于本?拉登的“新动向”,但最终却尴尬地发现该录像带毫无证据价值。
艾哈迈迪说,袭击造成了许多无辜的阿富汗民众的死亡,是对阿富汗主权的十分无耻的侵犯。他最后说道,如果美国人真的想解决本?拉登问题,他们就应该去和沙特人谈判,这样立马就会有结果。讽刺的是,一系列外交电报、调查文件和向利雅得寻求支持的建议显示,美国自己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此次美国袭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美国情报机构在一年后发布的一份对“基地”组织的研究表明,此次袭击不仅没能消灭本?拉登,反而在大部分伊斯兰国家中树立了后者在“面对侵略暴行时不屈不挠的形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文化傲慢自大”,这才是真正的危险。该报告警告说,美国的袭击“被质疑缺乏道德”,在某些方面和本?拉登的袭击没什么不同,都造成了大量无辜人员的伤亡,美国不得不通过一系列政治议程为自己使用武力进行辩护。可以说,“这次报复性的巡航导弹袭击确实是利大于弊”。该报告预见性地补充道:美国应该意识到,空中打击很可能会“招致新一轮的恐怖爆炸阴谋”。
其实在此之前,失败的干涉行动就已经造成了一系列恶果。面对这些表里不一的西方国家,塔利班领导层内部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开始变得僵化。这种被包围的心态促进了强硬宗教立场的发展,并使得激进派将伊斯兰教推向全世界的意愿更加强烈(尽管一项同时期的中情局报告判断,这几乎不可能成功)。
然而,来自美国的压力已经促使那些伊斯兰教保守派越来越接近宗教激进主义。诸如塔利班的二号人物及喀布尔议会领袖毛拉?拉巴尼这样的人担心,美国驱逐本?拉登行动的失败将加深阿富汗在国际上的孤立。他们输给了毛拉?奥马尔,后者那不与外人合作、不向外人屈服的强硬政策占了上风。于是,塔利班开始向好战的本?拉登靠拢,目标是将穆斯林从西方国家的控制下解救出来,回到中世纪之前那梦幻般的美好世界。
这也是九一一恐怖袭击的目标。早在1999年,一份情报就已经指出,如今的本?拉登“自我膨胀,将自己视为古老历史舞台上的英雄,认为自己正在抵抗当代的十字军”。在双子大楼遇袭后所公布的每一份录音带和录像带都清楚地表明,他不断地在提及十字军,并将之作为参照。革命者通常热衷于唤起人们对历史的理想化激情,但是很少有人会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来反思自己的恐怖主义行为。
九一一事件发生前的几个月,情报人员指出“基地”组织的威胁正在升温。2001年8月6日的一份“仅供总统阅读”的备忘录有个不详的标题:“本?拉登决定要攻击美国”。该备忘录报告称,根据“全国范围内大约70项全面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联邦调查局认为,“所有可疑活动都指向劫机或其他类似的袭击方式”。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在为如何保持与喀布尔政权的关系而焦头烂额。美国人保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