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页)
生动的警告:敌人的做法很可能会违反国际法和违背人性,这些政委(missar,对苏联政治精英的简称)的战斗方式只能用“野蛮和亚细亚式”来形容,因此对他们不能心存任何仁慈。
第二十章
屠杀之路
在入侵苏联前的集结过程中,德军将士得到的指令是一致而残酷的:尽一切努力夺取南部的麦田。战士们被告知,他们应该想象,苏联人所吃的食物是从德国儿童的嘴里夺走的。高级军官告诉他们的士兵,德国的未来取决于他们的胜利。艾里希?霍普纳(Erich Hoepner)上将在巴巴罗萨战役打响前一刻给装甲集团军发布的作战命令中说,俄罗斯人必须被粉碎,被史无前例地粉碎。每一次的军事行动都必须贯彻钢铁一般的意志,无情地将敌人彻底消灭。军队中充斥着对斯拉夫人的鄙视以及对布尔什维克和犹太人的厌恶。正如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这些混杂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发酵剂,很容易使普通人变成大屠杀的从犯”。
希特勒一边在加紧实施恐怖政策,一边在幻想未来:克里米亚应该成为德国的里维埃拉(Riviera);如果能将这个位于黑海的半岛通过高速公路与祖国连接在一起,让每个德国人都能开着大众汽车到此游玩,这该有多美妙啊!他异想天开地希望自己能够年轻几岁,这样就可以看着这些一步步成为现实。一想到将错过数十年后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便感到失落。希姆莱(Himmler)同样构想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珍珠般的定居点”上住满了殖民者,周围被乡村环绕,以此为家的德国农民正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收割庄稼。
在希特勒及其最亲密的同事看来,扩张德国资源基地的计划有两个模板可供参考:在广阔的东方新疆土上盖上德国的烙印,参照的是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的做法;用一小部分德国移民管理俄罗斯,就好比少数英国人统治着印度。欧洲文明将战胜次等文明。纳粹领导层不断地提及印度的英国人,视其为少数人实现大规模治理的范本。
不过,希特勒还经常提到另外一种类似的可作参照的模式:美国。希特勒告诉新任命的东部占领区行政长官阿尔弗雷德?罗森堡(Alfred Rosenberg),德国需要参照欧洲移民对待北美土著的做法,必须驱逐甚至消灭当地居民。他宣称,伏尔加河将成为德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文明世界与无序世界的边境线。他说道,19世纪定居在美国大平原的那些人必将迁回到东方。他信心十足地预言,德国人、荷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美国人都将在充满机会的新大陆上找到前程、得到回报。乌克兰以及向东延伸的俄罗斯南部土地,将有助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希特勒宣布:这是美国梦的终结,“为人们提供无限机遇的将不再是美洲,而是欧洲”。
他的兴奋不仅仅来自于黑海和里海北岸一带展现出来的前景,其他所有地方的迹象都让德国人激动不已。德军采取的是钳形攻势,一支从北方向世界中心地带进发,另外一支从南部进入北非和中东。1941年,北非沙漠中一连串闪电般的胜利将隆美尔(Rommel)和非洲军团带到了埃及,并准备进攻关键的苏伊士运河,就像巴巴罗萨行动那样。同时,法国的陷落使得德国空军能够使用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叙利亚和黎凡特修建的空军基地,从而进一步扩张了德国的地盘。
世界的命运悬于一线。一切的关键都似乎取决于进攻苏联的时间表,以及斯大林是否会意外地被人取代。发动进攻的时机必须是在农作物播种之后、收获之前,这样有利于进入俄罗斯的德国军队。1940年与莫斯科签订的协议已经为德国人带来了一百万吨的苏联谷物、几乎同样数量的石油以及大量的铁矿石和锰矿石。等到1941年5月另外一批货物运输完毕,动手的日子就不远了。
1941年初夏,对在东部集结的德国军队感到担忧的国防部长铁木辛哥(Timoshenko)元帅和格奥尔吉?朱可夫(Georgi Zhukov)将军向斯大林建议先发制人,出兵进攻华沙、波兰北部和普鲁士。斯大林不假思索地否定了这一计划,并且非常生气地问道:“你疯了吗?你想要激怒德国人吗?”接着又转向铁木辛哥:“大家都看看……铁木辛哥身体健壮,而且有个大脑袋,但是显然脑仁很小。”然后他威胁道,“如果你激怒了边境上的德国人,不经允许擅自行动,你的脑袋就掉了。”说完,他转身甩门而出。
斯大林并不是不相信希特勒将要发动进攻,而是认为他现在还不敢。事实上,斯大林之所以要亲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