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页)
了
官文清楚城外的两路大军一路十万之众,是实打实的北洋新军,一路是僧格林沁亲王的三十万大军,其中水分自然不言而喻,这粮饷怎么给?如何供给就成了最为棘手的事情了,又不能不给,如果实数给了僧格林沁,曾国藩会不会有意见?如果不实数给僧格林沁哪里肯定是糊弄不过去,这些天来官文的头发都连带着白了不少,最后官文决定先去两处探探口风哭哭穷在说
在长沙城外,林海疆望着地图上的武汉不由自主的皱着眉头,现在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机动兵力,除了半壁山与天京几个大支撑点以外,皆以被中华帝国陆军或者是清军所攻陷,太平天国的覆灭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对于这点林海疆已经不是特别的关心了,清军急袭而来,但是却连残羹剩饭都没赶上,林海疆相信此刻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僧格林沁,肯定都是一肚子的火。
张正所部帝国陆军第一军团已经进抵岳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生产建设兵团一部紧随其后在铺设铁路,在岳阳方向林海疆指示生产建设兵团总部要铺设三轨,尤其电报线要尽早开通,对于地方林海疆则没有太大的举动,大战过后人心思安,大的改革和变动不利于帝国对新占领地区的稳定统治,这毕竟是国内,不是东南亚或者中南半岛,屠杀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但是一味的依靠死亡来维系的统治是无法长久的。
林海疆望着地图上的岳阳、九江、安庆、芜湖、常州、上海、扬州全部落入帝国的掌控之中,但是如果能够确保并且消化这些胜利成果就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眼前帝国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才,急速的扩张让林海疆有些心神不定。
虽然,此次战役达到了之前预期的最佳效果,但是林海疆也同样意识到了,帝国的机动兵力因此全部都被牵制住了,帝国的战略储备也消耗了大半,林海疆已经意识到了,他必须要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否则穷兵黩武不是问题,疯狂的不顾眼前实际情况的进攻则是在开启毁灭之门,而自己的主要对手北洋新军却依然是一只有力的拳头
现在林海疆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将新光复的地区的各级行政机构建设起来,在帝国要塞以南洋华裔青年为主招手的干训班培养了大批的青年干部,这些青年干部虽然有热情有动力,并且忠于帝国,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经验,课堂上的东西如果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转换,那会是要出**烦的,毕竟地方政务不同于军务。
无奈之下林海疆在下派青年政训干部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建立县城一级的治安守备队,这支部队的性质区别于帝国陆军、预备役部队,也不同与宪兵部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察部队。
在地方上说服有威望的士绅、商人以及各个层次有比例的民众参加县一级的联合参政,参政们有义务帮助实施建设帝国新秩序,推动帝国新生活运动,并享受警察部队的保护和一定的政府津贴,参政们拥有建议权,当投票超过六成才具备对县一级帝国政府执政委员议案进行暂停申述的权力。
这可以说是林海疆实施民主政治的第一步试探,但是这一切仅仅只限制在帝国县一级的层面上,而且还只是临时的试行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稳定光复地区的社会秩序和治安,清理清廷以及太平天国方面的坐探或者是地下势力,对于危害中国上千年之久的地下黑恶势力,林海疆则基本不动用刚刚建设起来的警察部队,而是调遣宪兵进行镇压。
对于盘踞山林的土匪武装,则限期投降自首,然后给予彻底的剿灭,这些实际举措对稳定新光复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如何去切实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林海疆则交给了青年干部们,这将是一场能者上庸者下的大浪淘沙,林海疆相信很多时候人才是锻炼出来。
不过让林海疆恼火的是曾国藩的北洋新军与僧格林沁的大军都在武汉附近停住了脚步,丝毫没有救援长沙的意图?难道是自己的战略部署被曾国藩看穿了?林海疆有点无奈,他非常不喜欢精明得跟狐狸一样的对手,丝毫的巧都取不上,只能凭借实力与其硬撼,或者是如同此番宁乡大血战一般险中取胜,这两种战略方式林海疆都不喜欢。
既然自己的围点打援计划落空,林海疆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长沙城上,拿掉这个嵌入自己腹地的钉子就成为了大战之后的另外一道大餐,如何对付长沙的林翼?林海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法仁,要求王法仁派遣秘密情报人员与林翼会谈,因为林海疆记得王法仁在进攻长沙受阻之后就立即启动了北京城内的情报网,准备将林翼的家人从北京掳走,不过林海疆不清楚这个行动具体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