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页)
个名字吧。韦季秋愣了愣,正准备说就是手拉车时,金恬笑着说,这叫黄包车。
金恬话音刚落,韦仲勤便从家里找出暗黄色油纸,叠成双层,裁出圆弧,然后缝合好,再拿细绳穿过油纸和手拉车上的十个细孔,很快便固定好了。因为他早想到要弄油纸盖顶,所以已经在手拉车上凿出了十个细孔。
更绝的是,他还在宽松的油纸底下缝上几条竹篾,他当着大家的面示范如何将油纸顶收放自如,天热或只拉货的时候将顶往里推,想遮风挡雨就将顶往外拉。当然,这种方法是金恬之前教他的,金恬在前半世见过婴儿车,自然懂这个。
村民们见这种叫黄包车的东西还有这功能,就更想买了,很多人耐不住性子问多少钱一辆。韦仲勤寻思了一阵,然后望着金恬,他怕自己说不准价。
金恬早就想好了价钱,说:“你们知道我家的那顶大花轿多少钱一顶么,足足花了我三两多,大花轿那么沉还需四人抬且不说,速度还慢,只适合迎亲用,上回一位大娘为了看病雇我大花轿来回各一趟就花了两百多文钱。我寻思着这黄包车更适用,且家家都用得上,还能拉街上揽客,只需费一人之力,车虽好但我也不会要价太高。”
韦仲勤和他弟弟、妹妹以及爹娘都竖着耳朵听,以为金恬顶多开价三四百文钱,毕竟只费些板子和四日的功夫就能做出来一辆,因为手艺熟练了做起来也快。
金恬为开价铺垫那么久,肯定不会很便宜,最后她竖起了两个指头,说:“只需二两银子,便能买到一辆既能家用又能挣钱的黄包车,可比大花轿划算多了。”
姜氏与韦老二两两相望,心想这么贵能有人买么,毕竟村里可都是穷人啊。
金恬见家人和村民们都闭嘴不说话了,但她一点儿都不着急,要是太便宜了就称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了,她觉得二两银子的价钱很适中,让村民们觉得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但又不觉得贵得离谱,或是想得到而遥不可及,其实只要稍稍努力还是买得起的。
金恬不愁卖不掉,村里没人买,她还可以拉到县里去卖,反正他们也要去县里卖炭,顺路的事。
紧接着金恬又说:“倘若大家手头紧,可以赁的,每辆车每日赁钱是三十文。”
金恬才说完话,就有一位村民说要赁一辆,他想拉他爹去县里看大夫,他爹的脚不知被什么咬了,请镇上的大夫来瞧了,也敷了不少药,还喝了好几日的药都不见好,只能去县里。
他一说要赁,村里有几位壮汉便抢着要赁,说要去县里揽客挣钱。要是真能挣钱,他们就努力拉客攒钱再将黄包车买下来。
金恬可不想全赁出去,说:“我家现在一共只有六辆,我家留一辆,还得留两辆我们要拉去县里卖的,因为我三弟要娶亲急需用钱,所以我家只能出赁三辆。你们放心,我家仲勤还会努力做黄包车的,你们想要的话多等些日子。”
物以稀为贵嘛,三辆黄包车都被村民们抢着赁,还抢着着排日子,因为有两人要赁去县里拉客做买卖,一赁就是半个月,所以只剩一辆车可以让村民们一日一日排着赁。
吃完腊八粥,韦仲勤和金恬就要拉着两辆车和四篓炭去县里了。因为今日有人订了迎亲队,韦季秋和韦小妹下午得忙活着,去县里的事只能由金恬他们夫妻俩来办。
韦仲勤叫韦季秋和韦小妹吃完早饭赶紧去山上把那四辆给拉下来,除了一辆自家用,另外赁出去的三辆得按大家排好的顺序给,不要闹出矛盾来。韦季秋应下了,当即对村民说:“你们若有谁不按照排好的日子赁而乱抢着要车,那以后我家就不卖也不赁给这一户的任何一人了!”
此言一出,村民们连一些争执口角都没了,安安静静地等韦季秋来排。
*
金恬和韦仲勤走在路上说说笑笑,虽然每辆车上拉着两篓炭,但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这不仅是车子轻便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两人心情大好。
金恬还唠叨起家里的账,说:“仲勤,只要咱家迎亲队和这黄包车的生意好,不出一年咱家就称得上是有钱人了。你想啊,咱家账上有六两银子加三百文钱,三百文钱是自家零花就不说了,三弟成亲要给杨家七两吧,咱自家筹备各项事宜只需二两银子足够了,也就是说,咱家办这么大的喜事也只差三两银子。只要咱俩去县里顺利将两辆黄包车卖了,家里就有一两银子可攒上了。这四篓炭加上山上的那么些炭,怎么也得卖个二两银子出来吧。”
韦仲勤在心里默算着,算着算着便笑容满面,说:“不算不觉得,这一算还真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