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3/4 页)
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很可能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
战斗的结果,敌军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就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梁大通元年{527年},陈庆之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今安徽蒙城}。
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一百人就击破其前锋。
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庆之力主决战。
不久,魏军筑就十三垒以控制梁军。
陈庆之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睢阳{今河南商丘}。
+WWW.KANSHUBA.COM}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
+看}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书}北魏的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
+吧}梁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二万来援,进屯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二万,俘获元晖业。
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想利用他向北拓地,至不济也能在魏梁间建立个防卫缓冲地带,便封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护送北归。
具体目的地,史书并没有明说,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阳,也是未知之数。
同年十月,陈庆之袭取魏铚城,旋破荥城。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国元天穆率大兵东讨邢杲。陈庆之乘虚北上,围攻睢阳,破魏丘大可七万人。元颢于此称魏帝,改元孝基,以陈庆之为前军大都督。
四月二十日,陈庆之进军考城,破魏元晖业羽林军二万人。
五月一日,魏大梁守军望白袍而降。陈庆之遂引师西进,鞭指魏都洛阳。
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军赶到之前,破魏杨昱七万人,攻陷荥阳。随即率三千兵,背城力战,破敌援军元天穆、尔东兆骑兵万余。随后魏国的尔朱世隆弃虎牢,洛阳沦陷。
五月二十五日,元颢入洛阳,改元建武。
然而梁军陷洛阳后,魏国的元天穆等又反扑,先后攻克大梁、睢阳,并由费穆率二万兵攻虎牢,洛阳告急。
陈庆之遂回师进击魏军,元天穆畏之而率四万众北渡黄河,费穆则率二万众降于虎牢。
随后,陈庆之收复大梁、睢阳,洛阳之危尽解。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
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且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
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当初,陈庆之北送元颢,自铚县至洛阳,行程三千余里,四十七战克魏三十二城,一往无前,可谓神勇。不过,有三个客观因素,不得不表:第一,其时魏国内外交困,于下则流民四起,于上则宫廷频变。洛阳方圆数百里内,兵力空虚,士气低落,因此陈庆之所向披靡,亦有一定机缘巧合。
第二,陈庆之此次北伐,始终未与魏最精锐之师接战。
其时魏国第一名将尔朱荣,初破葛荣,正囤兵上党至邺城一线;而元天穆实际上也未全力与陈庆之正面接战,其主要精力耗在进攻济南邢杲方面。
第三,《梁书》记陈庆之自述,“我辈众才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一般人多数误解为是以七千破三十万。其实“虏众”不仅是指敌军,亦指敌军胁带做后勤等工作的百姓。
而且古代打仗,多爱浮夸,譬如曹操之号令百万,实际上不过数十万。
进一步来看,据今人考证,当时北魏总兵力只不过二十万左右。
综上所述,陈庆之北伐以少破多的战绩,有事实基础,但也略有夸大之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陈庆之,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寒氤宝鼎。
鼎中所藏之冷焰神雷,具有感应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