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1/4 页)
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禁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
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
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着一圈字:“可以清心也。”
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要抒发,现在又找到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
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
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于是,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
所谓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
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像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
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的道:“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
当即,窦滔派遣了一批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
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
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
康万民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
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可以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之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蕙情意之一斑:“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这首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