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1/4 页)
关于徐达之死,一说他并不善终。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
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华夏国民间传说鹅为“发物”)。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
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低,影响却相当广泛。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
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有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
在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而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着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况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考量到《翦胜野闻》书中,多为荒诞不经的内容,尤其是徐达的子孙有明一代累世封公,赐死说更不可信。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虽然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
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而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名将。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徐达,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金莲神座,看上去是一朵大约丈许的千叶莲花,拥着一个形如蒲团的宝座。祭出时,四外莲瓣尖上齐放毫光,往上飞射,上面更有一圈佛光,祥辉潋滟,花雨缤纷,飞舞而下。
此时,徐达拿着一把长枪,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徐达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徐达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徐达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李娃,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李娃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李娃,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李娃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唐朝的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词句直白,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久传不衰,至今还常为人吟诵和援用。
不过,谁又知道,这首小诗竟改变了作者杜秋娘一生的命运,使她获得一段绚烂多姿的“折花”岁月。
据说,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
她虽然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姬曾风靡江南一带。
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
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
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