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4 页)
绍兴三年{1133年}复职,担任宣抚司统制,与吴玠分别负责守卫陕西和四川。
以后又被召入京城,任江东路副总管。
绍兴六年{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
刘锜将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和解潜部下的骑兵,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六军,每军各编一千人,分由十二位将领指挥,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的野战军。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撕毁与宋朝签定的和平协议,向南宋大举侵犯。
刘锜当时正担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节制军马。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
刘锜根据这一判断,就预先率领三千人退守顺昌,准备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继续南犯。
为着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惟一的出路。
他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顺昌被数倍于守军的金兵,围攻四昼夜。
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与城池同在。经过无数次血战,杀敌不计其数,城池完好无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这次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略性阻击任务。
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增援。
刘锜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决定智取。部将曹成等二人,在得到刘锜面授机宜后,便率部去迎击金兵,但未经几个回合,二人便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
金主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锜事先所编造的话回答:“刘锜是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
金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锜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认为这样的将领不堪一击,所以就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直逼顺昌城外扎营,连亘十五里,全军毫无戒备思想。
而这边刘锜也按兵不动,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颖河中投毒。
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锜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
等到骑兵倒地之后,再用标枪刺杀,结果大破金军的所谓“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
经此一战,大败金兵,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而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
第二年,金兀术再次率大军南侵江淮地区,宋廷也再次命令刘锜率军迎战。
刘锜依然运用顺昌战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军的铁骑兵。一经接触,金兵们就惊呼“此顺昌旗帜也”,立即抱头鼠窜逃命。但是,此次大捷,不仅未能给刘锜带来好运,却反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嫉恨。于是,刘锜被派往荆南府、潭州{今湖南长沙}任地方官。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又调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逐一落到实处,惟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
金主完颜亮气得咬牙切齿,决定亲带大军,与刘锜决战。
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
金兵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锜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三章 入主秦宫的赵姬
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锜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
属刘锜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大军吓倒,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锜的作战布署,不得不暂时退守扬州。
金军也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两军在皂角林,经过一番激战,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虏数百人。不幸此时刘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一千五百人扼守瓜州渡口,又命部将李横率八千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
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向,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锜已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锜的指挥权。
可是,当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