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4 页)
同打猎的朱温。
她偷偷地从轿帘中,注意到这个人生得虎虎有生气,却并没有多加留神。因为作为一位官家女子,她并未意识到今后会同一个打猎的人结为夫妻。
朱温却不这样想。这位靠兄弟三人在别人家做长工供奉老母,衣食尚且不继的人,就不怕别人笑话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州郡长官的千金头上。
当时,他慨然的对哥哥说:“过去,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能成为汉光武帝呢!总有一天,非把张女娶为妻子不可。”
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朱温独念张女,而不像其他农民军的将军一样,任把掳来的良家女子作为妻房。当时他为着自己的深情一片,甚至怂恿黄巢出兵攻打宋州。
可惜宋州守御坚强,加上援兵四至,不得不无功而返。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巢在夺得黄河下游一带地区后,曾令朱温侵略这一带。
朱温留守山东,当时难民四起。一天,朱温的部下收留了一批难民女子,万万没有想到,朱温梦寐以求的心上人竟然也在其中。
朱温太高兴了,自然是亲自嘘寒问暖。已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张女,在朱温一番信誓旦旦,轻怜蜜爱之后,自然同意做朱温的妻子。
朱温慎重其事,找到张女的族叔,按照古礼,三媒六聘,择吉成婚。当时,他身穿官服,张女珠围翠绕,在红烛高烧的大厅上交拜如仪。
当时有看不惯的人,还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居然强盗识风流,淑女也知赋好逑;试看同州交拜日,鸣凤竟尔配啾鸠。”
张女成为朱温的妻子之后,曾多次劝勉朱温多施仁德,因而朱温把山东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
当时黄巢已称冲天大将军,带大军南下,由沛州、宣州、信州、福州,直达岭南广州,沿途惩处贪官酷吏,除暴安良;随后因军士不服水土,罹患疾病,决意北返,自桂州编大筏,沿湘江由南往北而下,经漳州北趋襄阳,再渡长江东行。
他整理部众,与留守山东的朱温会合,完成采用避实击虚的方针,流动作战的战略任务,扫荡了大半个华夏国的腐朽封建势力。
黄巢的成功,可说多赖朱温稳守山东,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基地;而朱温能如此,张氏夫人又功不可没。不久,黄巢与朱温并力西攻,拔东都洛阳,入潼关,进长安。
黄巢称大齐皇帝,建立农民政权,命朱温屯兵温桥,以防堵官军;接着又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攻略南阳。朱温返军时,黄巢亲至襟上迎接,慰劳朱温。
这年是唐傅宗广明元年,朱温参加黄巢的起义不足四年,已经成为黄巢手下数一数二的战将。
凯旋后,朱温立即派人赶到萧县刘祟的家里,把自己的老母亲接过来。
一别数载,杳无音讯,突然之间,年方二十七岁的儿子竟然已如此位尊权重。
想到儿子过去的凶狡暴烈,看看今日的荣华富贵,这位目不识丁的农家老太太,对娇小的媳妇着实称赞了一番,认为没有媳妇,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据传,朱温的妻子确实料事如神,语多奇中,每为朱温所不及。因此,朱温在爱她的基础更加上敬畏的心理,凡一举一动,多向闺门求教。
有时朱温已经督兵出行,途中有急使驰来,说是奉夫人命召还大王,朱温当即勒马回军,毫不迟疑。但有一事,朱温却没有听妻子的,也因此而在历史上身败名裂,背上千古骂名。
这件事,就是他乘黄巢势危的时候投降唐朝,并且落井下石,对黄巢赶尽杀绝。而他的妻子,也因此一病不起。当时朱温握着病中妻子的手,她勉强睁开眼睛,凄然的道:“妾病垂危,不日将永别大王了。”
朱温悲不自胜的劝道:“自从得配夫人,至今二十余年,不止内政多赖你主持,外事也须你筹谋定夺。我转眼将登大位,满指望与你同享尊荣,谁想到你病得如此之重,这该如何是好!”
张女突然听到朱温要登大位,就明白他再叛唐朝的野心已生,一阵回光返照,眼睛雪亮,沉声道:“我已尊荣如此,死亦何憾!大王刚降唐室,不可存废夺之心!”
朱温又一次忤逆了妻子的心意,叹息道:“时势逼人,不得不这样啊!”
张女长叹一声:“上台容易下台难,果然天与人归,你得登九五之尊。你英武过人,其它的事都不可虑,只有‘戒杀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