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好,这幅《六盘山》我买了。”
回到鹿港,余世杰把这幅《六盘山》找人带到香港,转手就卖了四百万。一进一出净赚了二百万。
余老板兴致大增,他的天婵画廊也如期开张了,那位在白天鹅遇到的公关小姐成了画廊的经理。
余老板果真是一诺千金。
余世杰很是得意:
“无论任何人,只要按我说的好好干,都可以发财。”
他似乎有点石成金的神通。但这一切却让何家全的心里很不平衡。他感到自己在余老板的心目中,和一个公关小姐没有多大差别,之所以成功,全赖余老板所赐。
主席御宝的前世今生(3)
毛主席致柳亚子先生那封信后来果真在天讯画廊卖出了大价钱,余老板一夜之间造就了一个富姐。
近年来,有关毛主席和“文革”的文物价格一路蹿升,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让人不堪回首,可“文革”的文物都奇货可居,一套景德镇主席用磁卖了上千万元;一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卖了一千五百万。
安源煤矿大罢工,本来是刘少奇的杰作,在“文革”中却安插到了伟大领袖头上,据说他老人家还专门在中南海调看了这幅画,对这幅表现自己开创中国工人运动先河的掠美之作,主席非常欣赏。
肖像画家有一条经验之谈:要想让被画者满意,必须美化之,越美越好,越不像越好。
类似的还有《井冈山会师》,本来是毛泽东和朱德会师,却被篡改为毛主席和林彪会师。
有一个当代民间故事说:“文革”中朱老总驱车驶过长安街,看到了改版的《井冈山会师》的大幅壁画,疑惑不解问秘书:“我有那么矮吗?”
秘书只好回答:“这是为了突出伟大领袖。”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文革”的文物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深厚而独特的。
而毛泽东曾是新中国的精神支柱。有关他的一切自然成了稀世珍宝。
一条大鱼终于游向了余世杰。
这次是毛主席的手书长卷《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所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概非凡。一九四五年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奋笔疾书,抄来送给当时上门索字的柳亚子,并由《新民报》首次发表。
此词一出,舆论大哗,大家纷纷惊叹毛泽东有王者之气,蒋家王朝的气数尽了。
气得蒋介石急令国统区所有的御用文人每人都来填一首《沁园春》的词,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超越毛泽东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唯一的一幅有题头有落款的手迹。
至于来路则更加扑朔迷离。
余老板早就陷入到对主席书法的迷恋之中,买卖《六盘山》的成功更是让他信心百倍,这生意大有赚头。
陈少雄为《沁园春·雪》开价五百万,余世杰眼眨都没眨,便付了款。
《沁园春·雪》成了天婵画廊的镇店之宝。
一年以后,何家全陪新华社一位副社长参观天讯,下榻在鹿港大酒店。
这位副社长很惊诧在天讯画廊看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他向何家全讲述了《沁园春·雪》的典故:
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在重庆应柳亚子之约,抄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毛主席诗《和柳亚子先生》中的“索句渝州叶正黄”,指的就是这段史实,渝州即重庆。《沁园春·雪》的手稿由时任《新民报》总编辑的赵超构交给了郭沫若,郭沫若托付给重庆《新华日报》。建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