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1/4 页)
“哦?如何作答呢?”长孙皇后想了一会儿,也是想不出一个三岁的孩子,会怎么回答的,自己的几个儿nv,如今都已经长大,而且平时多是由宫中的老妈子带得多的,自己反而带得少,因此也是好奇。
“晟儿当时却是连连对嫂嫂摆手道:‘莫吵,莫吵,晟儿在呼呼呢,想看看晟儿自己呼呼时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这是后世的一个笑话,王况恰是在穿越前一刻在手机上看到的,因此印象比较深刻,刚才一眼瞄到镜子,就想了起来,后世孩童接触的事物之多,远不是这个时候的孩童甚至大人能比得上的,因此,这个时候的孩童,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此的情况出来。
而真实的王晟,也没有如此过,小王晟现在还只知道整天的粘着陈丫儿,只有三白去找他玩的时候,他才能丢下他**一会的功夫,这也正是王况此次没带三白来的原因之一。
王况讲这个笑话,又套到小王晟的头上,也是有目的的,不图什么大的,只要长孙皇后和武媚娘能记住了王晟的名字,知道有这么个人就行,那么王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有多少人想要让皇帝听到名字而不得呢,自己眼下既然有如此的好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王况敢打包票,眼前的这两个nv人,一定会将自己所将的笑话说给李世民听,如果李世民还能和真实历史一样,再活十年的话,十年后的王晟,已经是十三岁了,是可以扬名了。而依据王况的推断,现在长孙皇后活得好好的,那么李世民绝对只会更晚翘了,而绝不会提早去见他老爹的,李世民原本只能再活十年,那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长孙皇后去世给他带来的悲伤所致,现在这个因素已经消除了,李世民还不能多活两年,那才真真见鬼了呢。
只要现在李世民听到过小王晟的名字,等到再过几年,再给王晟造点势,两三年来这么一下,不断的加深李世民对小王晟的印象,把他脑子里的那道划痕不断的加以巩固起来,那么以后小王晟的发达速度绝对比自己还快许多。
可别忘了,眼前还有这个将来可能成为一代nv皇的武媚娘在,虽然眼下的历史已经变了轨迹,而且王况也在做着不让武媚娘有机会的努力,王冼和李治接近就是其中的一步棋,就是要通过王冼让李治的眼界开阔起来,从而间接的消除日后他对武媚娘的mí恋。
但是王况可没那么大的把握让武媚娘没了机会,或许,和那些YY文里,猪脚或是收了杨yù环或是收了武媚娘一样的收了她?王况不敢想象,自己一个小县伯,可还没达到那些人物的高度,那些猪脚之所以能收了,大多都是有一身的才名,是属于绝对的才子,而且还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而自己呢?文不能文,武不能武,长得么,不算难看,但和英俊两个字肯定是沾不了多大的边。再说了,说难听点,自己在世人眼中,还是属于匠官的范畴的,就是成就么。也还只是个正五品上的辅国县伯而已,远不能和那些人年纪轻轻就立下了如山一般的功劳相比。或许只有把辅国两个字改成了开国,那才算真正进入了高层,属于正四品上的爵。而且在注重文采的现时背景下,自己还是现实点,不要做此YY罢。
假如武媚娘有朝一日真的登了大宝,那么小王晟的机会,不就是更大么?若是这样,到底是给武媚娘设置障碍呢,还是助她一臂之力?王况突然有点mí茫起来。
“咯咯。”武媚娘又笑了起来,这回是被王况的笑话给逗笑的,她没想到她原本是想故意的再刁难一下王况的,竟然真被他说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并不是说真的好笑,而是这个笑话将一个孩子的天真活泼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让人会心一笑,会想起自家或是弟弟妹妹或者是晚辈的趣事来。
“没想到,二郎聪慧,三郎也是如此,只你们兄弟二人,就羡煞了许多人家,但你王家下一代又是出了个人物,将来你这侄儿前途无量呢。”长孙皇后听完这个小笑话,似乎是想起了自家孩子们年幼时的事情来,颇有感慨,说了这么一句。
就这一句话,让王况心中大定,这就是许了个前程给王晟了,只要王晟以后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即便是资质一般,那么,长孙皇后的这一句话,就可以保证小王晟日后的前程,至少也能得个有品的散官,如果小王晟能再参加常举,那么其将来的仕途也会少有bō折的。
第三七三章另外的传言
第三七三章另外的传言
长孙皇后也是聪明人,从王况说这个笑话的时候特地的将他侄儿的名字说了出来就猜到了王况的用意,给王况这么个许诺,对她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