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老头子进宫去了,应该没多大问题。”程处默大大咧咧,只要他老头子会肯出面,能给自己落实个进言的名,他就心满意足了。尉迟保琳也是如此,对他们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并不在乎功劳有多大,只要能时不时的让皇帝听到他们的名字,而且是好的方面的,就已经足够,可以说,随便的提一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远远比起当初李世民给王况一个宣德郎的官还要大,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毫门勋贵子弟呢?在世人看来,他们这样的哪怕是得了再大的奖赏也是理所当然,而平民白身,蚂蚁般一丁点的奖赏就能让人觉得太重了,重得过分了。
“如此甚好。怎么样,你们瞧这粉末如何?”如今很多产业已经和程处默他们绑在了一起,这个椒盐是不可能甩了他们去单干的,王况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通。
“哎呀,这个好呀,某觉着,不若二郎你先整了些出来,让徐吃货或者在陛下用膳的时候给洒那么点在烤肉,嘿嘿,您晓得的。”程处默狡猾的眨眨眼。【】
我x,小魔头竟然也知道找代言人,而且一找就找最有分量的,王况不禁对小魔王的头脑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家伙,绝对是属于扮猪吃老虎的主。这要是李老2喜欢了,再等到大宴全臣的时候,依李老2有好东西就喜欢拿出来显摆的脾性,肯定是要用的,到时候不就一举打开高端市场了么?。
食王传第一七六章椒盐正文
第一七七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七七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没过几天,朝廷了信报,说是洛水泛滥,淹没了许多农田房舍,就连洛阳宫都给浸泡了,倒塌了不少地方;接着,又报说陕州,兖州等地都遭了大水,农田房舍淹没无数,各地都有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到县城州城里,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些天,逃难到长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城里还好些,由于有守城门的兵丁拦阻,凡是在城里没有落脚地的都不让进城,只让在城外呆着,有资格进城的多半都是在长安有个一亲半朋或者说是有点产业的富贵人家。其余的人全都在城外,好在城外的住户也不比城里的少,住城外的虽然不富裕,但能住长安的,总归是有点小营生或其他谋生手段的人家,紧巴着倒也有能力救济这些逃难人家,吃饱是不可能,总是不至于饿死。
这时候就看出了李老2拉拢民心的本事了,一声令下,都畿、京畿的府兵和羽林全都出动,连万年和长安两县及大理衙门的衙役全都调派了起来,将军中备用的军帐拿了出来,在城外沿着灞河两边密密麻麻的排了开去,供那些逃难来的住进去,当然非常时期,只能将一家子人拆开了,男的住灞河东,女的住河西,小孩子自然都是跟了阿娘住,一个军帐内就是打仗时也才住一伙十人的,这会都塞进了二十来号人,没办法,军帐并不多,还要空着点留着给后面来的人家。紧接着,李老2下令将皇庄内的闲置房舍都让了出来给流民住,又下令大开库门,将里面存着的丝绢布匹分发了大部分下去,累得个徐国绪一个劲的埋怨,怎么不多留点,这以后宫里要用可怎么办(旧唐书载:壬寅,上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圃院,分给遭水之家,仍赐帛有差。灰雀将地点和时间略做改动)?
城里城外的的所有郎中都被动员了起来,由万年县安排,每天轮流到灞河边上巡视,这是天子脚下,人这么多,难免总会有些病患,要是发展成了瘟疫流行,谁也担不起这些责任。就连着赢老头几个太医也没得闲,不过赢老头多了个心眼,跑来问王况有什么办法能更好的安置这些流民。
本来王况开始倒还跃跃欲试着的,怎么地千多年后的疾病防控措施总比现在先进吧,可一瞧,人家李老2不傻,聪明的将流民安置在河两岸,有什么脏东西,全都顺河流走了,或许他没有理论知识,可他有经验啊,多年带兵打仗,那么多伤兵,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疾病大爆发,再傻的也会摸出点苗头来。所以王况也没什么好法子可以提供了,因为赢老头说了,凡是患病的都是另外安置,死者的衣服按习俗,全都会被埋进土里随死者安葬。王况又不是学医的,他知道的也恰恰只有这些,所以也没法提供什么更好的办法。不过这样也不错,省得自己事事都插一脚,显得太过妖了些。而且长安的仲夏并不是那么热,这个时代没什么高大建筑,基本上能有四层就是最高的了,再高就违制了,人员住的就相对分散,形成不了热岛效应,城外有多的是参天大树,但凡是有点年头的树,都是被左近的居民当神树供着的,谁敢砍?砍了的话,周围的村民乱棍打死了官府也是不过问的。到处都有纳凉的地方,也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