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部分(第3/4 页)
天后,所有的奏本都交到了御书房中,而殿下也带着同样的奏章火速东去了……
事情看起来进展的很顺利。弹劾奏章递上去,天佑帝不出意料的一面留中不发,一面急招武成王回京。
秦雷是在七月底回来的,入京时已经是酉时初了。这时候暑气开始消退,晨昏时分已经能明显感到天凉了。
兄弟俩在长水阁的蛙声阵阵见面,望着风尘仆仆的秦雷,秦霆微笑道:“每次见你都是行色匆匆,干劲可真足。”
秦雷呲牙笑笑,转到屏风后面,解开腰带,除下略有些发酸的衣衫,就着水盆擦拭一下身。哗啦啦的水声中,他笑道:“我就是个劳碌命,一般只有累倒了才休息。”
“这样可不好,”秦霆摇头道:“一张一弛武之道,还没吃饭吧?”
“嗯,没吃。
第十卷 腥风血雨第六四九章 天佑之治 上
第六四九章天佑之治(上)
光阴荏苒,转眼过去年,现在是天佑七年的初春时分。
天佑新政开始至今,已经有整整六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皇权空前强大,朝廷效率奇高,对姓的骚扰盘剥也降到了史上最低点。
背负在姓身上的负担一旦降低,困扰国良久的流民问题便在秦国不药而愈了,六年间大量流民基本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根据天佑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从昭武末年的五万户、两千五万口、五余万壮丁,激增到目前的近一千万户,五千万口、近一千五万壮丁。
之所以在短短七八年时间,人口数实现爆炸性的增长,一是因为在天佑以前,朝廷施行按丁亩征税,所以隐匿户口数的情况异常严重。尤其是‘十六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男,更是被大幅隐瞒,所以才出现了一户一丁的笑话。
二是因为政策放松、负担减轻,大量流民的回归。这两项便是造成在册人口短期激增的主要原因。至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朝廷鼓励生育等长期因素,因为时日尚短,暂未有多大影响。
但无论如何,人口的增长为国家带来了空前强大的劳动力。五年间全国累计新开垦土地一十余万顷,使全国的在册耕地面积达到四万顷;朝廷又投入巨资兴修水库、水渠等大小水利工程七十七处,使全国可灌溉耕地面积达二万顷。
此时全国耕地四成种稻,六成种麦。一亩上田可收稻两石四斗,折米一石二斗,中田折米一亩一石,下田折米一亩八斗,一年两熟或熟。麦粟一年两熟或两年熟,平均亩产两石,折面也是一石。换言之,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一石,一年可收两石半。
全国四万顷耕地,便是四万万亩,到天佑六年的粮食总产达到了十亿石。即便朝廷轻徭薄赋,仅仅‘二十税一’,在今年的税收也可达到五千万石。虽然因为产量暴增,导致粮价连年下跌,但折成税银也可达到四千万两左右。
第六四九章 天佑之治 下
第六五零章天佑之治(下)
对于这支军队,秦雷向来爱护有加,从昭武末年以来,朝廷中一直进行着血腥而残酷的镇压与清洗……先是对李氏一党的清算、而后是对士族官员的清洗、然后又是对御史党的打击。直到天佑六年七月,辅大士王安亭主动致仕回乡,御史党人树倒猢狲散,朝局这才算是消停下来。
但回这段历史,我们兀然发现,虽然政坛风波一波接一波,朝廷之上新人换旧人,却一点没有波及到大秦的军队。秦雷将他的将领们护于卵翼之下从不伤害,也不允许别人伤害。
这是为明智的举措,因为军队不比别处,它正常时保家卫国的利器,可一旦陷入混乱,便会立刻化身为杀人放火的凶兽,可以把自己的国家砸个稀巴烂。而秦军的中高级将领们,不是与李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出自名门大族。如果秦雷将对李家和世家的清算,无节制的扩展到军队,必然会引起将领们的强烈反弹,不管秦雷的威信有多高,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秦雷保留下这些士族军官,不仅使他们感恩戴德、死心塌地,也让那些因为大清洗而地位严重受损的家族,看到东山再起的希望,使其怨气大为减少,这才没有出什么大乱。
说完了好的,再说说不好的。那便是‘官员必贪定律’又一次神奇的应验了。
哪怕秦雷每年都要杀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员,但赃官贪官还是前赴后继的出现了。事实证明,这些有化、有头脑的官僚们的群体智慧,完全可以绕过朝廷的种种监控措施,有能力做到大权大贪、小权小贪,有权就贪、不贪白不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