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是团糊不上墙的烂泥,混吃等死不求上进,这辈子就吃他爹千辛万苦挣来那点微薄的俸禄,悠哉惬意的老死在束州。等来生投胎的时候多背几句家训,什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以避之、为官者不为民,不如归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云云,力图投生成一个爱国爱民的有志之士,报答他那耿直清廉、爱民如子的老爹的养育之恩和为民请命的终生志愿。
若不是他爹以死相逼,他能来么?不能!
有撑着草把的老汉打身边吆喝走过,草把上插满了糖葫芦,顾恽心血来潮叫住,掏出两枚铜板取下一串,捏在手里,买了之后又撇嘴一笑,暗道,不想吃,买了作甚,脑子有病…他贴着街角,在粉白院墙下沿着青砖路面漫步徐行,独自清静,他鲜少想这些腌讚事,今天却不知怎的就忍不住满脑子胡思乱想,人人争得头破血流,何必,高官当真有厚禄?清廉真会百世流芳?一心为民,光凭一颗赤心,就行么?
难做官,官难做,清官更难做。想他爹顾修远,才高八斗通晓古今,上元两百六十五年的文科状元,堂堂翰林学士,连成一片的污浊朝堂容不下染不黑的清水,被人陷害了贬责至束州,当了一个芝麻大小的县令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半生,却因挡了当地黑户盐商的财路,被人铜墙铁壁一样强硬后台的一句枕边风,圣上大笔一挥,摘了顶戴花翎,成了庶民一个。
饶是如此,顾远修依旧忧国忧民,他自己那条路路没走到黑,就想方设法赶驴上架,让他儿子继承遗志。顾恽虽然天资聪颖,却耐不住这人奇懒无比,顾远修忙着忧心百姓生计,没工夫管他,等他闲下来,就绝望的发现,他儿子已经在自学成才中,将做吃等死奉为平生之所向,好好一块良木,生生被他自己糟蹋成了不可雕的朽木,比谁都怕麻烦,比谁都会独善其身,极其愧对圣人教诲。
顾远修追悔莫及,使出浑身解数,说教训斥加央求,试图将走上歧路的顾恽扭回正途,熟料他儿子长了双漏风耳,软硬不吃油盐不进,顾远修被气的美髭直颤悠,抄着鸡毛掸子追着这不成器的逆子绕着院子转圈的跑,可打也晚了,顾恽已经长成了一棵歪脖子树。
罢官之后的日子虽然清贫,较之从前,也没差到那里去。顾恽觉得这样就挺好,他爹不用呕心沥血茶饭不思,不用早起晚睡半夜爬起来上公堂。他没有顾远修那种忧国忧民的大义秉然,也并不觉得少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顾恽,百姓的生活就更加水深火热,解救天下苍生,除却神明,从来不是个人之力办得到的。
有时对比顾远修,顾恽觉得自己简直是有些凉薄了,他偶尔突发奇想,都能被自己逗乐,根正苗不红,自己不会是捡来的吧……那些大爱无疆的圣贤书,在他心头转悠一圈,然后成了茅纸一样的东西,他心头只有那一亩三分地,只装的下亲近的几个人,剩下的一个边角,留给他日后的白头人。
顾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随心所欲惯了,受不得桎梏和规则的枷锁,不想人云亦云,不愿溜须拍马,并不是说做官就必须这样,也有风姿傲骨的好官,可那心性坚定之人,而他自己,实在不是做官的料子。
可他依旧来了,因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执着老头,顾恽这人唯一的坚持,就是走上大道不折返,他要么不走,要么不回头,一根死筋犟到底,说的难听点,就是混不吝。既然来了,他当然要全力一搏,若是有幸得以高中,他敬重父亲,可从不想成为第二个顾远修。
顾恽神智游到九重天,眼睛好像是看着路的,实际上焦距发散,跟个瞎子没区别。他在平坦的道旁径直慢走,于是很不经心,猛不防左脚踢到什么突起物,脚步一跄就往地上扑去,饶是徒劳无功,他仍然下意识就在空中抓挠了一把。
眼见着顾恽身子都歪了一大半,一只手斜在空中,下一瞬就要以一个狗吃//屎的姿态扑倒在地,就在那时,斜里陡然伸出一只苍白而骨节分明的手,一把扣住他在空中乱挥的手,顾恽先是觉得冰凉,然后一股强劲的力道顺着相握的手心传过来,眼前一花,就被人拉了起来。
那人助人为乐后,很快便放开他的手,顾恽抬头就要道谢,一抬眼却对上那人的眼睛,登时被吓了一跳。
常人,会用一种近乎痴迷的神色,死死盯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么?
那人目光里还有些迷蒙和混沌未散去,可盛满了快要溢出来的狂喜和震惊,脸上露出一种克制后仍没掩住的惊喜,眼睛越来越亮,简直到了惊人的地步,像是重逢久别远走他乡的心上人那种狂热。可顾恽万分肯定,深的不瞎扯,他之前的半生,从没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