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底在什么地方?”
“我们也正在追查。”
省公安厅领导下令:“赵阿魁的问题很大,根据现有材料,应该立即刑事拘留!”
“我们坚决执行!”县公安局的同志表态。
省公安厅的同志又提出了一些如何破案意见,县公安局的领导觉得事关重大,说:“这是一个大案要案,我们必须向县委汇报,经过县委研究决定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省公安厅的的同志表示同意。暂时把此案交给县局侦察,就回去了,
县公安局长马上向县委鲁书记做了汇报。说:“省公安厅的同志要求查清的问题是:
一,这次盗窃案件,据犯罪分子交待,有七件国家级文物、珠宝,还有五万美元,是从几位县领导同志家中盗得的,他们报没报案?为什么不报案?
二,要查清赵思乡的底细,他到底这是什么人?他以一百万美元为诱饵,贷了几千万人民币,从立项,论证,决策到向工商银行贷款的过程,必须查清;
三,关于赵阿魁:他和赵思乡是什么关系?根据现有材料,在成立公司,建设工厂的全过程中,赵阿魁在套取国家贷款方面,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贿赂行为,赵阿魁还从国家贷款中,提取了三百万元,属于贪污性质。省局令我们对赵阿魁立即进行刑事拘留。
四,中外合资的县服装厂,厂长是县长的儿子,副厂长是县银行行长的女儿。也还牵扯到其他县领导人的一些问题,要查清他们和赵思乡、赵阿魁的关系。
县安局长汇报后,鲁书记又看了省公安局的材料,半天没有言语,又沉默很久,作了以下几点指示:
一,这个案件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目前应该严格保密,县公安局的一切行动必须服从县委领导,经过县委讨论决定后,方可进一步行动。此案谁透露出去,要负政治责任。
十二 阿Q九十寿诞(2)
二,有些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发生的,由于没有经验,出点问题在所难免,不可乱上纲,如果发现社会上有某种不负责任的谣传,要彻底追查;
三,至于那个盗窃团伙交待的某些国宝,是从我县某些领导同志家中盗得的。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据我所知,这些领导同志并没有被盗,所以也不存在“报案问题”。这些盗窃分子,盗窃的东西很多,他们胡乱交待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四,按现有材料,赵阿魁问题很大,根据省厅意见,可以立即进行刑事拘留。把赵阿魁拘留后,你,作为县公安局局长要亲自和他谈谈,还要反复告诫他:交待问题要实事求是,一人做事一人当,要接受“文化大革命”中自己被审查时的教训,切不可乱咬一气,再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他表现好了,县委和县政府也会正确对待他的。
次日,当公安人员来抓阿Q的时候,他一打开大门,见那些大盖帽,就猜出个八###九了。在警察们搜查了一番后,阿Q倒是不慌不忙地伸出双手戴上手铐,老老实实地被带走了。
县公安局立即对阿Q进行审讯。
我们从那个刑侦队长审问他的笔录中,就可以看出现在的阿Q,远不是当年那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阿Q了。他经过当兵走南闯北的磨练,进过各种学习班,当过基层领导干部,又有历次运动的经验,早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必须刮目相看了。
在审讯开始前,阿Q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如何回答问题,已经“心中有数”了。
那天,阿Q被带到了县公安局的第一审讯室,他叼着支香烟,轻松地坐在刑侦队长指定的小版凳上。刑侦队长(以下简称“公安”)问:“姓名!?”
阿Q笑着说:“我说你这位同志,怎么能不认识我呀,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赵阿魁,你说对不?要不你们就抓错了人。”
公安:“住址!”
阿Q:“原来住在未庄,有时住在鲁镇,业务需要时,县里也住些日子——你肯定也知道我的住址,不然能抓到我吗?”阿Q口中叼的烟卷已经燃烧了很长,烟灰都不掉。
公安:“年龄!”
阿Q说:“我小时候是个贫苦人。被人欺压,在旧社会受那个苦呀,你们年轻人想都想不到。鲁迅先生给我作过传,那书里写得明白。我是个流浪儿,没爹没妈,那个赵太爷又不准我姓赵,我也不知道多大年纪。以后解放了,生活好,现在赶上改革开放,我想我已经过七十岁了吧……”
公安不想和他多啰嗦:“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抓到这里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