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2/4 页)
庆后面四天,舒城最忙的时候,一天之内,接受三次采访,这些前来采访舒城的记者和编辑当中。
有格尔木当地的电视台,也有c市的电视台和杂志社,不少杂志社都很有名。
马乐乐这一批,应该说算来的比较晚的了。
“那是因为舒经理你太有名了,加上天路线乃是国家最重要的工程,各大媒体,也想最快的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马乐乐道。
随后,马乐乐开始对舒城进行采访。
通过问答舒城感觉到,马乐乐在来之前,还是做足了准备的。
但问到一些专业性问题的时候,舒城都很巧妙的避开了。
毕竟这玩意还在实践当中,而且好多东西,在国内都是首例,可不能随便外传。
舒城还准备依靠这些专业内,看是否能依靠这个工程,评选上鲁班或詹天佑奖呢!
十月五号到十五号,舒城几乎没有休息过,每天都有一到两个记者,来对舒城进行采访。
而采访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让舒城感到及其的惊讶,难道央视一套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不过对舒城来说,这是好事,他现在要的就是名气和业绩!
业绩需要一步步干出来,可一旦打出了名气,干完天路线,舒城很有可能无需经理副指挥长一职,直接从项目经理,跳到小项目部的指挥长,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李逸风给舒城打来了电话。
“舒大经理,最近忙吗?”李逸风开口便打趣道。
“哎哟,李总,什么经理,感觉怪怪的,你还是叫我小舒感觉舒坦一些。”舒城笑道。
“哈哈哈,你小子,最近是不是感觉采访特别多?”李逸风道。
听李逸风这么一说,舒城不由得一愣,这事他可没和李逸风说起,对方怎么知道的?(未完待续。)
第四三九章 到了上场的时候了!
“是啊,李总,而且好多都是c市周围的杂志社和媒体。”舒城奇怪道。
“现发现问题了?”李逸风笑道:“为了你这事,我和我二哥可是花费了一些心思。”
李逸风这样一说,舒城便知道对方什么意思,搞不好好多记者媒体,还是李逸风花钱请来的。
作为施工单位,通常情况下是很忌讳与媒体经常接触,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下一个见面的媒体,采访你之后,是要赞美还是要整你。
加上部分项目经理自身的屁股也不干净,如果太过出名,被人惦记着,一查就很容易出事。
这也是为什么,工程单位,很少被报道的原因之一。
对于工程单位的新闻报道,都比较传统正规,没有太多的花哨,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可在李逸风看来,他的想法却不大一样,要想使舒城快速提拔,他能做的,只有让舒城更加有名,业绩更多。
但是,哪怕舒城将天路线干的及其完美,没人给他宣传,到不了局公司领导耳朵里,一切都是白搭。
这个社会,干的好是一方面,你必须得让人知道。
因此,李逸风才想出新闻媒体这个办法,正好也借助央视记录片,给舒城加把火。
“谢谢李总。”舒城真诚的感激道。
如今不在李逸风手下干活,李逸风依然想着舒城,能扶就扶一把,因为李逸风很清楚,关依靠舒城自己的能力,实力再强,也走不远。
“跟我还客气什么,今天给你打电话,是有件事要跟你说。”李逸风道。
“李总你说。”舒城道。
“你也知道,现在公司的运营模式,是依靠公司的资质,接国家工程,然后让项目经理负责这个工程,其中真正干活的,却是劳务分包队伍。这种运营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一个工程,最后亏损的话,是亏损到公司,对于项目经理影响不大。”李逸风开口道。
对于这种运营模式,也是先有的中铁里面大部分公司的运营模式,
开始使用这种模式的时候,由于工程造价都不低,很少出现亏损的情况。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每一个工程的单价,越来越透明,这样导致不少工程根本就赚不了钱,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现象。
加上工程亏损项目经理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导致很多资金方面,管控不严,这种情况,在现有的工程单位,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如今,铁路三十一局的运营模式,便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